中级会计实务-存货(张志凤)

显示模式:清爽模式字体: 打印

第二章 存货

主讲老师张志凤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涉及存货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等内容。近三年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分数不高。

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

年 份

题 型

2016

2015

2014

单项选择题

11

11

多项选择题

12

判断题

11

11

11

合计

1

4

2

2017年教材主要变化

没有变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存货的概念

◇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的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关键点:最终目的是出售。

【提示1】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存货。

【提示2】下列项目属于企业存货:

①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视同”企业的产成品,即企业为加工或修理产品发生的材料、人工费等作为企业存货核算);②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的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属于企业的存货;③已经取得商品所有权,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④已经发货但存货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买方的发出商品;⑤委托加工物资;⑥委托代销商品。

【例题•单选题】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在建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项目为(  )。(2012年)

A.存货

B.固定资产

C.无形资产

D.投资性房地产

【答案】A

【解析】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在建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选项A正确。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种物资中,不应当作为企业存货核算的有(  )。

A.工程物资

B.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用于建造办公楼的土地

C.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

D.受托代销商品

【答案】ABD

【解析】工程物资并不是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销售或耗用而储备,它是为了建造或维护固定资产而储备的,其用途与存货不同,不能作为“存货”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用于建造办公楼的土地属于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存货;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其特殊的企业性质,其生产的产品为商品房,因此购入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属于企业存货;受托代销商品由于其所有权不属于企业,不符合存货确认条件。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一)外购的存货

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1.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2.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3.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即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途耗应当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应从供货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所购物资的采购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例题•单选题】乙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购进原材料200吨,货款为6 00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 020万元;发生的运输费用为350万元,运输费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38.5万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30万元。验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10%,经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乙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吨(  )万元。

A36

B36.21

C35.28

D32.4

【答案】A

【解析】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总成本=6 000+350+130=6 480(元),实际入库数量=200×(1-10%=180(公斤),所以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6 480/180=36(元/公斤)。

4.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计入所购商品成本。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例题•判断题】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2007年考题)

【答案】√

【例题•单选题】某商品流通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购甲商品100件,每件售价2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为34万元,另支付采购费用5万元。该批商品的总成本为(  )万元。

A.200

B.205

C.234

D.239

【答案】B

【解析】该批商品的总成本=100×2+5=205(万元)。

(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1.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如下图所示。

【教材例2-1】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本为20 000元,支付的加工费为7 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10%,材料加工完成并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甲企业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20 000

 贷:原材料                                 20 000

2)支付加工费和税金

消费税=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20 000+7 000/1-10%=30 000(元)

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税额=30 000×10%=3 000(元)

应交增值税税额=7 000×17%=1 190(元)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7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190

      ——应交消费税                         3 000

 贷:银行存款                               11 190

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出售的(不高于受托方计税价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10 0007 000+3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190

 贷:银行存款                                11 190

3)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

借:原材料                          27 00020 000+7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27 000

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出售的(不高于受托方计税价

借:库存商品                        30 00020 000+10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30 000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一批实际成本为30万元的原材料,另支付加工费6万元(不含增值税),委托乙公司加工一批适用消费税税率为10%的应税消费品,加工完成收回后,全部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乙公司代扣代缴的消费税款准予后续抵扣。甲公司
和乙公司均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收回的该批应税消费品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2015年)

A.36            

B.39.6

C.40            

D.42.12

【答案】A

【解析】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所纳税款准予按规定抵扣,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所以甲公司收回的该批应税消费品的实际成本=30+6=36(万元)。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三、存货的初始计量

2.自行生产的存货

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教材例2-220×911日,ABC三方共同投资设立了甲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A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投资(甲公司作为原材料管理和核算),该批产品的公允价值为5 000 000元。甲公司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价款为5 0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850 000元。假定甲公司的实收资本总额为 10 000 000元,A在甲公司享有的份额为35%。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

本例中,由于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投资合同约定的该项原材料的价值为5 000 000元,因此,甲公司接受的这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5 000 000元,增值税850 000元单独作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核算。

A在甲公司享有的实收资本金额=10 000 000×35%=3 500 000(元)

A在甲公司投资的资本溢价=5 000 000+850 000-3 500 000=2 350 0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5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000

 贷:实收资本——A                            3 500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 350 000

(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企业提供劳务取得存货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例题•判断题】企业通过提供劳务取得存货的成本,按提供劳务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确定。(  )(2016年)

【答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项目中,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一般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

A.购入存货支付的关税

B.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C.企业提供劳务取得存货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

D.自制存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

【答案】ABCD

【解析】购入存货支付的关税和自制存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企业提供劳务取得存货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五)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例题•多选题】企业为外购存货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2015年)

A.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C.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D.运输途中因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答案】ABC

【解析】选项D,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属于合理损耗,应作为营业外支出,不计入存货成本。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与存货相关的支出中,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

A.非正常消耗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B.材料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

C.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D.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答案】A

【解析】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略)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如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企业成产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2)持有存货的目的

直接出售的存货与需要经过进一步加工出售的存货,两者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是不同的。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不仅要考虑资产负债表日与该存货相关价格与成本波动而且还要考虑未来的相关事项。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企业在判断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时,可作为存货成本确凿证据的有(  )。(2012年)

A.外来原始凭证

B.生产成本资料

C.生产预算资料

D.生产成本账薄记录

【答案】ABD

【解析】选项C,生产成本预算资料属于预算行为,不属于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能作为存货成本确凿证据。

2.不同情况下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该存货的一般销售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

【例题•多选题】对于需要加工才能对外销售的在产品,下列各项中,属于在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2011年)

A.在产品已经发生的生产成本

B.在产品加工成产成品后对外销售的预计销售价格

C.在产品未来加工成产成品估计将要发生的加工成本

D.在产品加工成产成品后对外销售预计发生的销售费用

【答案】BCD

【解析】在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在产品加工完成产成品对外销售的预计销售价格-预计销售产成品发生的销售费用-在产品未来加工成产成品估计还将发生的成本。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9年)

A.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

B.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

C.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现金流入的现值

D.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

【答案】D

【解析】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所以选项ABC都不正确。

3)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下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即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生产该标的物的材料,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例题•判断题】企业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2015年)

【答案】√

【例题•单选题】2011111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商品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12115日按每件2万元向乙公司销售W产品100件。20111231日,甲公司库存该产品100件,每件实际成本和市场价格分别为1.8万元和1.86万元。甲公司预计向乙公司销售该批产品将发生相关税费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批产品在20111231日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为(  )万元。(2012年)

A.176

B.180

C.186

D.190

【答案】B

【解析】20111231W产品的成本=1.8×100=180(万元),W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100-10=190(万元)。W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根据存货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原则,W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应为180万元,选项B正确。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93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171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52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产品6台。20161231日,甲公司A产品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80万元,数量为5台,单位成本为56万元。20161231日,A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50万元/台。销售5A产品预计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0万元。合同价格和市场销售价格均为不含税价格。20161231日,甲公司结存的5A产品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280

B.250

C.260

D.270

【答案】B

【解析】根据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该批A产品的销售价格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其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计算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单位价格52万元作为计量基础,其可变现净值=52×5-10=250(万元),低于其成本280万元,所以20161231A产品的账面价值为250万元,选项B正确。

【例题•单选题】20151226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163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50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B产品6台。20151231日,甲公司还没有生产该批B产品,但持有的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B产品,可生产B产品6台,其账面价值(成本)为185万元,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182万元。将C材料加工成B产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12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20151231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

A.300

B.182

C.180

D.185

【答案】C

【解析】截止2015123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B产品还未生产,但持有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B产品,且可生产的B产品的数量不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此,计算该批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B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300万元(50×6)作为计量基础。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00-120=180(万元),选项C正确。

第二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例题•单选题】东方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12月,东方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丙产品。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丙产品的外购D材料全部出售,20151231日其总成本为200万元,数量为10吨。据市场调查,D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20万元/吨,同时销售10D材料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万元。20151231D材料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199

B.200

C.190

D.180

【答案】A

【解析】20151231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20-1=199(万元),成本为200万元,依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原则,所以账面价值为199万元。

②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例题•判断题】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2010年)

【答案】×

【解析】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若超出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则超出的部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确定。

③没有销售合同的存货(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④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应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

4)材料期末计量特殊考虑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其中,“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②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材料期末计量如下图所示:

【例题•判断题】对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和用于继续加工的存货,企业在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应当考虑不同的因素。(  )(2014年)

【答案】√

【解析】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以其售价为基础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而继续加工的存货,应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预计售价为基础来确定可变现净值。

【教材例2-420×9年,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甲公司决定停止生产B型机器。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甲公司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B型机器的外购原材料——钢材全部出售,20×91231日其账面价值(成本)为900 000元,数量为10吨。根据市场调查,此种钢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60 000/吨,同时销售这10吨钢材可能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50 000元。

本例中,由于企业已决定不再生产B型机器,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B型机器的销售价格作为其计量基础,而应按照钢材本身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应为550 00060 000×10-50 000)元。

【教材例2-620×912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钢材的账面价值为600 000元,可用于生产1C型机器,相对应的市场销售价格为550 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钢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用钢材作为原材料生产的C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由1 500 000元下降为1 350 000元,但其生产成本仍为1 400 000元,即将该批钢材加工成C型机器尚需投入800 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0 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可按以下步骤确定该批钢材的账面价值:

第一步,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C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 350 000-50 000
=1 300 000
(元)

第二步,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1 300 000元小于其成本1 400 000元,即钢材价格的下降和C型机器销售价格的下降表明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因此该批钢材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三步,计算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其期末价值。

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C型机器的估计售价-将该批钢材加工成C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 350 000-800 000-50 000=500 000(元)

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500 000元小于其成本600 000元,因此该批钢材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500 000元,即该批钢材应按500 000元列示在20×912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20161231日库存配件1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专门用于加工10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A产品201612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30.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该配件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61231日该配件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108

B.120

C.100

D.175

【答案】B

【解析】该配件所生产的A产品成本=10×(12+17=29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10×(30.7-1.2=295(万元),A产品成本小于可变 现净值,没有发生减值。该配件不应计提跌价准备,其账面价值为其成本120万元(10×12)。

【例题•单选题】20121231日,甲公司库存丙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80万元,拟全部用于生产1万件丁产品。将该批材料加工成丁产品尚需投入的成本总额为40万元。由于丙材料市场价格持续下降,丁产品每件不含增值税的市场价格由原160元下降为110元。估计销售该批丁产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合计为2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21231日。甲公司该批丙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  )万元。(2013年)

A.68

B.70

C.80

D.100

【答案】A

【解析】丁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10-2=108(万元),成本=100+40=140(万元),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丁产品发生减值,丙材料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丙材料成本为100万元,可变现净值=110-40-2=68(万元),因此账面价值为68万元。

【例题•单选题】乙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 200万元,数量为120吨,该原材料以前未计提过减值,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Y产品。该合同约定:乙公司为丙公司提供Y产品240台,每台售价10.5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40Y产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总额1 100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市场上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1 068

B.1 180

C.1 080

D.1 200

【答案】B

【解析】原材料期末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由于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Y产品,所以应先确定Y产品是否发生减值。Y产品可变现净值=240×(10.5-1=2 280(万元),Y产品成本=1 200+1 100=2 300(万元),Y产品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所以Y产品发生减值,据此判断原材料发生减值,期末原材料应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原材料可变现净值=2 280-1 100=1 180(万元),因此期末该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1 180万元,选项B正确。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当有迹象表明存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于期末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确认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教材例2-12】丙公司20×8年年末,A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00 000元,由于本年以来A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状况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5 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 000元(100 000-95 000)。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A存货                                    5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A存货                                   5 000

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题•单选题】B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2016926B公司与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B公司于20173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 000台,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20161231B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1 200台,单位成本为每台1万元,账面成本为1 200万元。201612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0.95万元,预计销售税费每台0.05万元。假定2016年年初,B公司的笔记本电脑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161231B公司的笔记本电脑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  )万元。

A1 180

B20

C0

D180

【答案】B

【解析】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 000台,其可变现净值=1 000×1.2-1 000×0.05=1 150(万元),其成本=1 000×1=1 000(万元),未发生减值;超过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00×0.95-200×0.05=180(万元),其成本=200×1=200(万元),发生减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180=20(万元)

2.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 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例题•判断题】以前期间导致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在本期已经消失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恢复减记的金额。(  )(2011年)

【答案】√

【教材例2-13】沿用【教材例2-12】,假设20×9年年末,丙公司存货的种类和数量、账面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均未发生变化,但是20×9年以来A存货市场价格持续上升,市场前景明显好转,至20×9年年末根据当时状态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10 000元。

本例中,由于A存货市场价格上涨,20×9年年末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110 000元)高于其账面成本(100 000元),可以判断以前造成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价格下跌)已经消失。A存货减记的金额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 000元内予以恢复。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A存货                         5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A存货                         5 000

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提示1】已售存货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等,贷记“库存商品”等。库存商品在实现销售时,需要关注该库存商品是否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提示2】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关键点),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提示3】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提示4】企业将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用于在建工程,应当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教材例2-1420×8年,甲公司库存A机器5台,每台成本为5 000元,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合计为6000元。20×9年,甲公司将库存的5台机器全部以每台6 000元的价格售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未收到。

甲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35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机器                         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借:主营业务成本——A机器                         19 000

  存货跌价准备——A机器                          6 000

 贷:库存商品                                25 000

或:

借:主营业务成本——A机器                         25 000

 贷:库存商品                                25 000

借:存货跌价准备——A机器                          6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A机器                         6 000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9年考题)

A.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耗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B.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C.债务人因债务重组转出存货时不结转已计提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

D.发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调整为实际成本

【答案】ABD

【解析】选项C,债务人因债务重组转出存货,视同销售存货,其持有期间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要相应的结转。

本章小结

1.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存货的期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