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政策介绍

显示模式:清爽模式字体: 打印

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政策介绍

主讲老师王艳美

一、政策出台背景

由于生猪价格过低,2006年以来饲养成本上升以及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调动养殖户(场)的养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

1.《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主要内容有: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完善生猪良种繁育及补贴体系、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的奖励政策、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等。

2.《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的通知》(农牧发〔200711号)

3.《关于下达2007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财〔2007126号)

4.《农业部关于做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相关工作的通知》(农牧发〔200710号)

(二)后续扶持生猪生产政策

1.《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

2.《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6部委公告2009年第1号)

3.《商务部关于印发〈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的通知》(商秩发〔2009620号)

4.《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通知》(农办牧〔200955号)

5.《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6.《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农牧发〔20106号)

7.《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生猪生产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办牧〔201118号)

二、生猪良补基本情况介绍

(一)项目目标

对购买良种猪精液给予补贴,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减少生猪疫病传播,增加生猪养殖收益,调动农民改良生猪品种的积极性。

(二)补贴范围

生猪人工授精普及率30%以上,技术服务网络比较健全,能繁母猪存栏2万头以上的县(区、农场)。

(三)补贴对象

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场)。

(四)补贴标准

按每头能繁母猪年繁殖两胎,每胎配种使用2份精液,每份精液补贴10元测算,每头能繁母猪年补贴40元。

2009年中央安排6.25亿元,补贴1 650万头能繁母猪。

(五)补贴方式

间接补贴方式:

1.中央财政→省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

2.由县级财政部门与良种猪精液供应单位(包括种公猪站、种猪场等生产良种猪精液的组织和单位)结算补贴资金。供应单位按照补贴后的精液价格向养殖者提供精液。

(六)补贴程序

农、财两部确定各项目省补贴数量和资金规模,将资金拨付到省级财政。省级畜牧、财政部门将项目任务分解到县,将资金拨付到县级财政。县级畜牧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招标确定供精单位,供精单位按照补贴后的优惠价格提供精液。

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使用良补精液开展母猪人工授精工作,供精单位要向养殖者发放经农业(畜牧)部门认可,供精单位盖章(或签字)的通知书(或明白卡),注明公猪品种、精液价格、财政补贴金额、人工授精收费内容及标准、服务承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县级财政部门根据畜牧部门核定的配种情况及供精单位提供的有关凭证,与供精单位结算补贴资金。

操作流程

(七)项目技术要求——种公猪站、种公猪、常温精液

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已初步建立,基于我国生猪繁育体系的现状,在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生产方式、人员水平等方面,为促进生猪遗传改良,保证项目实施效果,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重点是对种公猪及常温精液质量、种公猪站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

1.制定了技术标准和规范

《种公猪精液产品生产和质量评定规范(试行)》(农办牧﹝200815号)

《种猪常温精液国家标准》(GB23238-2009

《种公猪站建设技术规范行业标准》(NY/T2077-2011

《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种公猪站技术规范(试行)》

《种猪生长性能测定规程》(NY/T822-2004

《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NY/T636-2002

2.种公猪站

种公猪站应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种公猪存栏具有一定规模:采精公猪30头以上,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可适当放宽。

选址独立、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档案完整。

有必备的精液生产、检测、保存设施。

主要岗位技术人员应获得家畜繁殖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

3.种公猪

品种:

杜洛克适应性强,对饲料要求不高,喜吃青绿多汁饲料,耐低温,对高温耐力差,产仔数不多,泌乳稍差。

长白猪生长快,省饲料,瘦肉率高。母猪产仔多,泌乳性能好。但是体质较弱,抗逆性差,对饲养条件要求高。

大白(大约克)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性能强,肉质好,瘦肉率高。

培育品种(配套系)。

地方品种。

种公猪来源于取得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原种猪场,具有《种畜禽合格证》。

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具有完整系谱和性能测定记录,评估优良、符合种用要求。

无国家规定的一、二类传染病(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

系谱

4.常温精液

符合《种猪常温精液》国家标准。

外观:乳白色;无杂质,包装封口严密。

剂量:地方品种40ml50ml;其他品种80ml100ml

精子活力:≥60%

每剂量中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数:地方品种≥10亿;其他品种≥25亿。

精子畸形率:≤20%

有效期:≥72小时

(八)项目组织管理——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农业部:负责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

全国畜牧总站:受农业部委托,具体负责项目督导、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组织精液质量检查等。

省级畜牧部门:负责本省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有:组织指导项目县申报项目,分配项目任务,协调项目县有关工作;组织制定入选种公猪、供精单位、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本省良种补贴精液标识;组织评定种猪场及其良种公猪品种。组织技术培训和项目检查,对项目区使用的良种猪精液质量进行抽检。

项目县畜牧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主要有: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确定供精单位及精液价格、配种范围、人工授精收费内容及标准等;加强供精单位、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人工授精员管理,规范配种服务收费,防止违规加价;开展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者技术培训;做好补贴母猪佩戴畜禽标识及建档立卡工作,建立本县生猪良种补贴信息管理档案。

种猪场:按照计划提供种公猪,价格不得高于同期该场销售种公猪的市场价格。

供精单位:确保项目区需要的精液数量和质量,并按照项目区精液需求组织生产和运送;做好精液生产、发放记录。

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随时送配,建立健全配种、产仔等相关信息记录档案,公布服务电话。

(九)补贴资金管理与监督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贴资金预算,及时拨付补贴资金,对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等。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套取、挤占和挪用。对骗取、截留、挤占、滞留、挪用补贴资金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各级畜牧部门、财政部门要设立专线咨询和举报电话,认真回答和落实农民的咨询和举报事项,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整改,对核实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

三、项目进展及主要成效

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进展顺利。

实践证明,生猪良种补贴是畜牧业扶持政策中最受养殖场户欢迎和拥护的一项强农惠农政策,是把增加农民收入与促进产业发展、把当前效果与长远利益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项举措,是政府支持产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成效显著:

提升了生猪的良种化水平;

完善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推动了生猪产业技术升级;

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一)提升了生猪的良种化水平

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农民的良种意识,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局面,有效提升了生猪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良种化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推广人工授精技术,采精种公猪质量总体较前些年有所提高,种公猪利用率提高10倍以上,商品猪出栏日龄提前510天,全国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普及率提高810个百分点。

过去:

种公猪游走服务,传播疾病;

社会自留种公猪,品种混杂;

专门饲养小公猪,体质极差;

公猪使用频率高,受孕率低;

种公猪饲养量大,资源浪费。

现在:

(二)完善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通过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带动项目区建设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种公猪站,种公猪站存栏采精公猪群体规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软硬件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健全了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网络,有力地推进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推进了基层畜牧技术支撑队伍建设。

1.精液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为保证项目用种猪精液质量,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农业部各种猪质量检测中心对全国19个项目省份106个供精站点的384头采精公猪进行常温精液质量抽检,项目用采精种公猪精液产品质量逐年提高。

检测依据:种猪常温精液国家标准。

检测项目:外观、剂量、精子活力、每剂量中呈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数、精子畸形率和有效期六个指标。

评定原则:抽检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规定的,判定为合格,任何一项不符合,判定为不合格。

2.种猪及精液质量检测中心软硬件水平不断提升

(三)推动了生猪产业技术升级

通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改变过去自然交配的方式,扩大了优良种公猪的影响力,改善了猪品种结构,提高了我国生猪生产技术水平。

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我国种公猪站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从基础建设、设备、人员等方面都是一次质的提升,涌现了一些高水平的种公猪站。

重庆市69原种猪场引进法国先进的自动采精设备

种公猪自动采精系统提供的良好的卫生条件和优质的生产力。该系统能使公猪更兴奋、采精质量一致、使采精员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该系统成功解放技术人员,从而能使一个单一的技术人员,在同一时间采集多个公猪精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云南省2008年以来,共安排1.97亿元现代农业生猪发展项目资金,将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点建设作为重点,明确规定每个县要建设至少一个标准化人工授精站,安排资金20万元。同时配套建设若干人工授精网点,每个点安排资金5万元。

枝江市政府2009年拿出48万元用于项目建设,投资30万元用于枝江市生猪人工授精中心站建设,9个乡镇供精站每个站点安排2万元,用于房屋改造和仪器设备的添置。

(四)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减少了生猪人工授精配种的成本支出,减少了公猪饲养量,为养殖户节约了大量的种公猪饲养费用。

通过选用优质精液配种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水平,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了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生产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生猪养殖效益。

据统计,2008年项目共计帮助生猪养殖户增收150多亿元,平均每头能繁母猪增收1 600多元,其中每头能繁母猪每年可多产1头仔猪,增收300元。

减少了疫病传播。采用人工受精方式,应用一次性输精器械,避免了传统配种一头公猪走乡串户的现象。专业配种人员在进入猪舍之前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有效的减少了疫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