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系列之美国制造的谎言》

显示模式:清爽模式字体: 打印

《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系列之美国制造的谎言》

主讲:张娟

目录

一、美国制造:高————尖?

二、强势美元:早就成为皇帝的新衣

三、黄金非货币化:忽悠了世界?忽悠了中国!

四、经济失衡:美国危机中国制造

五、“中国威胁论”:到底威胁了谁?

导入

“谎言重复一千句,就会成为真理。”

“美国制造”是优质资产,但是美国人很少对外推销,奇货可居,想买还不一定卖给你。

相反,民主与人权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是“奢侈品”与“兴奋剂”,南亚、拉美与非洲国家因服用导致社会持久动荡,有的甚至被美国贴上了“失败国家”的标签。

并且,自由资本主义纯粹属于强买强卖。

实质是,“己所不欲,硬施于人”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恐怖主义国家。

美国政策制造了“911”事件。

如果说美国是一个“无辜牺牲品”,那就只有在无视这个国家及其盟国的历史记录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大师脸谱:乔姆茨基

美国哲学家

语言学家

美国亲手制造了本•拉登以及恐怖组织“魔鬼”。

美国不断制造对立与冲突

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强势话语权,把美国的这些不人道、霸道的行径粉饰为正义或正当的行为,或编制一套类似“文明冲突”的理论加以模糊。

世人要认清美国这个庞然大物,不能听他所说的,而应当更细致地观察他所做的。

一、美国制造:高————?

20089月,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酝酿许久的暴风骤雨瞬间降临。

与实体经济的“美国制造”不同的是,金融衍生品不只是普通商品,也不是一般的“双刃剑”,而是一种金融怪物,一种“金融大规模杀伤武器”。

大师脸谱:沃伦·巴菲特

1美国创新已走火入魔

科技领先是美国军事实力独步世界的关键,同时也是美国确保在国际分工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获得巨额垄断利益的关键。

从科技创新到金融创新,一方面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是美国霸权需要的必然。

水向低处流,人向高处走。资本应当是从低回报的地方流向高回报的地方,但是为了维护美元地位、维护美国金融霸权,美国需要金融资本逆向流动

金融创新就是应这——向不可能挑战”的需要。

华尔街的金融创新与一般科技创新的重大区别在于,首先要打破道德底线,模糊创新与欺诈的界限。

“金融领域没有道德”。

大师脸谱:索罗斯

金融大鳄

在自然科学中,任何一项重大发明创造,都要经过多次实验或验证,才能正式推广使用。

但是,美国的金融机构、华尔街,发明难以数计的金融产品,未经任何论证或验证,就直接投入市场,而且往往是高调、高价投入市场。

这是美国金融监管严重失职,是美国金融创新的严重偏离。

美国的金融创新,最终创造出一个金融怪物——“金融大规模杀伤武器”,不仅杀伤了美国,也杀伤了世界,杀伤了资本主义。

2.为中国量身定制的“经济鸦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申请加入WTO以来,美国利用中国“钱多,人傻”,不断向中国推销“经济鸦片”,有的近乎就是专门为中国量身定制的。

(1)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开放

新自由主义本是一类平常的经济理论,但在被政治化与范式化后,逐渐成为美国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在美国长期努力下,新自由主义在全世界逐渐成为主流思想,金融自由化由此在全球蔚然成风。

《世界是平的成为中国新自由主义泛滥、不顾一切努力“与国际接轨”,拼命引进外资而且给予“超国民待遇”的重要思想与组织根源。

2)国际责任与世界经济失衡

只要资本主义存在,只要搞自由市场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这是世界经济史所展现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但是,美国抛出了所谓“世界经济失衡论”,认为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不是美国经济或政策导致的结果,而是全球储蓄过剩使然。“金融危机祸起中国”?

两缺口模型:

投资-储蓄=进口出口

隐藏在“失衡论”背后的是“中国责任论”

3)金融创新与衍生产品

Accumulator(累计期权)

谐音“Iwillkillyoulater

专门给亚洲尤其是中国人设计的金融鸦片”

鸦片当初是由西方发明,但不允许在西方出售。如今,美国人设计出Accumulator之类的金融衍生品,严格限制在美国销售,但是可以经由香港的分支机构销售给中国人。

美国为中国量身定制的东西还很多……

3美国吆喝什么,中国就买什么

对“美国制造”的迷信缘于一个简单的思路——“跟着美国的那些国家都富强了”,相关学者曾为之界定为低成本与高效率的“后发优势”。

中国人不断被忽悠,美国人吆喝什么,我们就买什么……

1)对美元的迷信

外汇储备的70%投资于美国债券,如今使中国深陷“美元陷阱”。

美元的风险不仅在于美国的偿债能力,而且还在于美国的偿债意愿。

双赤字制约了美国的还债能力,而美国霸权“制约”了美国的还债意愿。美元贬值是美国还债的最好方式。

2)对美元资产的迷信

“格林斯潘”困境,即囿于眼前利益,当局往往为解决一个问题,而会为未来埋下一个更大问题的隐患。

聪明的请回答我,为什么会有“中国美元”与“美国美元”的区分?

 

大师脸谱:格林斯潘

美联储主席

3)对美国机构的迷信

“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

大师脸谱:索罗斯

慈善家,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

小结

美国舆论一度将“中国制造”有意刻画为低值、廉价甚至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美国制造”则是金子招牌,是“高精尖”的代名词,是“梦幻”的再现。

透视美国金融危机,再联系国际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危机,不难得出结论:

美国是地道的国际金融动荡的制造者,“美国制造”的神话已经破灭。

 

G20上的“习式金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201395日习近平在G20

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上的讲话

二、强势美元早就成为皇帝的新衣

中国将外汇储备中的大部分投资于美元资产,所依赖的前提是“强势美元”,美元唯有“强势”,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才有保障。

然而,“强势美元”早就不在了……

1.最大最久的货币操纵国

1)金融利益集团需要“强势美元”

1995-2001年,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强势。强势美元为这一阶段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每个美元的综合生产成本不足一美分,在全球流通的数万亿美元中,有70%在美国以外的国家流通,美国每年由此获得巨大的铸币税收益。

2)“善意忽视”政策的呼出

强势美元政策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币值高估产生的负面效应,即令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的传统制造业受到了严重冲击。

美国产业加速空心化,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加剧。

强势美元政策造成的负面效应越显著,实行弱势美元的政策要求也就越大。

美国对货币政策的操纵得心应手,美元的强弱完全依赖美国的时段需要。

2无可奈何花落去

美国政府改弦易辙,抛弃强势美元,除了主观选择,其实更多是客观使然

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就是将财政赤字直接货币化,由此必然导致美元“冥钞化”,只会令美元的信用破产,加速世界对美元信心的萎缩。

美元安魂曲已在全世界响起……

美国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可控下滑”,防止美元贬值失控,甚至崩溃。

3大中华区与美元一同沉没?

如今,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祭出,击倒的又会是谁?

美国在主观上不愿“强势美元”、在客观上无法维持“强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缩水而且是大幅度缩水已成定局。

中国一方面在外汇储备上持续持有甚至不断增持美元资产,另一方面在对外贸易上,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种政策本身就是十分矛盾的,而且对自己也是十分危险的。

很显然,大中华区不只是被美元绑到一起的蚂蚱,更是被美元绑拖到美国这条底部到处是漏洞的大船上而“同舟共济”,而成为“命运共同体”。

小结

问题是,美国早就为自己备好了救身设施,不识水性的香港、台湾与大陆看来只能靠老天保佑了。

问题是,若美元不再强势,大中华区与美国一同沉没,若仅被当作垫背,一个具有5 000多年文明的民族,却被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当作替罪羔羊,岂不悲哉?

G20上的“习式金句”

世界贸易扩大了,各国都受益。世界市场缩小了,对各国都没有好处。

20141115日,习近平在G20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峰会上的讲话

三、黄金非货币化:忽悠了世界?忽悠了中国!

黄金的真正货币价值,恐怕是发达国家不断积攒黄金而危机之时宁可滥发钞票也不松手黄金的重要原因。

黄金是天然的货币,是一切商品价值、信用货币乃至大众心理的天然尺度,是自由经济的紧身衣,是美元霸权的紧箍咒。

中国成语有“众口铄金”,但是也有“真金不怕火炼”。

事实表明,“黄金非货币化”本是个歪理,“黄金无用论”则纯粹是个邪说。

1金光无比灿烂

1)黄金是一种珍稀物品,素有“金属之王”美称

全球货币供应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而黄金每年的自然增长量却只有1.3%

黄金的稀有性使之十分珍贵。

2)黄金是一种金属商品,用途广泛

每年世界黄金供应量的80%以上由首饰业吸纳。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黄金的作用日益重要。

工业用金将是引起黄金供需结构变化的重要力量。

3)黄金是一种货币,一种金融产品

“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资本论

大师脸谱:马克思

4)黄金是一种战略物资

“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大师脸谱:凯恩斯

著名经济学家

5)黄金堪称“宁静的港湾”,是规避风险、防范危机的良好工具

为应对金融恐慌,1933年美国总统颁发行政命令,要求全国民众必须将其持有的黄金上交给联邦储备银行,兑换成纸币。

对私自持有黄金者,罚款最高可达1万美元,判刑最高可达10年。

2美国扭曲市场“软禁”黄金

【金融小知识1:金本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方便经济交往,多国出现了纸币,但是都是以黄金为基础发行,这就是金本位。

181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约100年间,黄金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史称“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到20世纪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

【金融小知识2】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累高达2万吨的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74.5%

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利用“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独大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1971815日,美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

要在形式上保持美元价格,从而维持美元地位,就必须打压黄金,成功地压制黄金,就能为美国的货币政策赢得行动自由”。

【金融小知识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是根据1944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12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

1976年,IMF通过的牙买加协议及两年后对协议的修改方案,确定了“黄金非货币化”。

美国通过它主导的国际话语权,极力宣扬黄金无用论,美国主流学者无论是自由派(如萨缪尔森)还是保守派(如弗利德曼)都普遍看淡黄金,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左右之分。

大师脸谱:萨缪尔森

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

 “黄金仍然代表着世界上的最终支付手段,不兑现货币在极端情况下并不总是为人所接受,而黄金永远不会被拒收。”

大师脸谱:格林斯潘

美联储主席

黄金的货币功能既然是“天然”的,当然就不是人为能够废除的。美国可以一手遮天,但是依然遮不住黄金的光泽。

国际外贸结算不再使用黄金,但最后平衡收支时,黄金仍然是可以接受的结算方式。

在中国,人们将最美好、最有价值的形容词赋予了黄金。

3中国如何算账,拿真金换伪金

因此,仅凭借常识,大众都清楚,“黄金非货币化”是个歪理,“黄金无用论”则纯粹是个邪说。

当初,英镑与美元都是绑定黄金、借助黄金价值而成为国际货币,欧元启动的背后同样有成员国雄厚的黄金储备。

中国两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只有1000多吨黄金,拿什么支撑人民币国际化?

结论

是金子总是要闪光的,但是闪出耀眼光芒的不一定是金子,可能是玻璃或镀金,也可能是美国的政策或学者与分析师的言论。

 

G20上的“习式金句”

“我们把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那么贸易和投资就是血液。如果气滞血瘀,难畅其流,世界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

20151115日,习近平在G20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的讲话

四、经济失衡:美国危机中国制造

2009G20匹兹堡峰会前,美国先发制人抛出“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全力推动G20峰会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的祭出显示美国试图将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世界经济失衡,力压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分担责任,以功助守,一石多鸟。

国际博弈游戏,对于中国这个“菜鸟”来说,树大招风。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1.中国高储蓄的“罪过”

经济学家与政客们都有宽广的国际视角,于国际扬名、从世界赚钱,风险外部化,收益私人化。

“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依托的“经济失衡论”

两缺口模型:

投资-储蓄=进口-出口

以美国为例,是储蓄缺口导致了贸易赤字,还是贸易赤字恶化了储蓄缺口,这本身就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饶舌话题,永远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即便只研究储蓄问题,也不能得出中国的高储蓄应该为美国外贸失衡负责的结论。理由有三:

(1)中国的高储蓄和美国的低储蓄之间在一般逻辑上不存在因果关系;

(2)中国的过剩储蓄和美国的贸易逆差之间在时间上构不成因果关系;

(3)中国的储蓄过剩与美国的贸易逆差在规模上相去甚远。

2美国搅浑一池春水

储蓄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没有储蓄就没有积累,而没有积累就没有投资,经济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增长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曾将本国经济失衡归咎于日本的高储蓄,由此迫使日元不断升值,直接导致日本经济泡沫,但是美国的贸易逆差不减反增。

削弱对手的竞争力,损人就是利己,这已经成为美国霸权的一贯逻辑。

3金融危机:美国自导自演

在制造业日渐萎缩的情况下,美国越来越依靠大肆海外举债来维持经济的繁荣。

在虚假繁荣的泡沫背后,美国政府、美联储和华尔街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鼓励消费,美政府穷兵黩武

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消费主义在美国呈现严重泛滥之势。

如今,美国人每天必须从海外借入25亿美元,才能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美国总统约翰逊认为“黄油和大炮可以兼得”,即在发动战争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2)自由放任,美联储监管失当

在强调权力制衡的美国政治体系中,美联储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机构。无论是美国国会还是美国总统都不能对美联储主席直接发号施令。

3)挽袖豪赌,华尔街遗祸世界

过去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赌博—信用违约互换,赌的是次级按揭贷款的借款人是否会拖欠还款。

这个赌博如今引爆了华尔街,导火索就是住房市场的崩塌炸药是大型投资公司为“分散风险”,在全球发行并出售的复杂抵押贷款债券,而在这些抵押贷款债券上下注的信用违约互换交易规模达到数万亿美元,成为金融危机的放大器。

美国的次贷危机因此“走出国门”,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4借来的繁荣,能撑到几时?

从很早开始,就有经济学家批判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称之为虚假繁荣。也叫“借来的繁荣”。“借”有两层意思:

一是美国人从国外借钱支撑美国的繁荣;

二是当代美国人向未来美国人借钱支撑当前的繁荣。

因此,它至少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如果外国人突然对美国人对还债能力产生怀疑并停止借贷,美国经济将受到多大冲击?

二是如果当代美国人一味透支未来美国人的消费能力,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到什么时候会戛然而止?

“治理不良的政府会惯用两剂万用药,第一剂是通货膨胀,第二剂是战争,两者都能带来短暂的繁荣,但从长期看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大师脸谱:海明威

G20上的“习式金句”

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201694日,习近平在G20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

五、“中国威胁论”:到底威胁了谁?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滥用强势话语权的又一个典型例证。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不断以武力欺负中国,在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时常威胁中国,中国偶尔怒目相向,或作些声音微弱的申辩,于是便有新一波的“中国威胁论”。

 “山雨欲来风满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中国的贸易战、货币战与投资战,“中国威胁论”正以更大的声势与更险恶的行动令中国全力招架。

1.中国长期“威胁”美国

1)渲染政治意义上的“威胁”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之后,美国媒体形容中国为“一只孤独的狼,氢弹在握,仇恨在心”。

1990年,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友秀贞在诸君!杂志上发表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一文,应算是“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

美国媒体借机推波助澜,“中国威胁论”由此汹涌成潮。

2)炒作经济意义上的“威胁”

《谁来养活中国?》

《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中国正像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对美提出经济大挑战”

——200432日《纽约时报

“目前的中国犹如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在劳动力成本上占据优势,但是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几乎是无止境的,而且国内市场巨大、善于外交手腕以及无需美国保护的军事实力。因此,相对日本而言,中国必将对美国构成更大、更久对经济挑战。”

3)如今突出战略意义上的“威胁”

200788日,《中国威胁以抛售美元作为“核选项”

 “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经济在2007年到2009年陷入崩溃的主要原因。”

——英国卫报2010

美国在国际话语权上占据明显优势。尽管美国制造业占美国国民经济对比重越来越低,但是美国服务业极其发达,给中国“贴标签”也是美国强大服务能力对体现。

近年来,美国除了制造“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外,也与时俱进制造了“中国责任论”。

2政治需要“中国威胁”

苏东巨变后,美国的冷战思维越来越捉襟见肘,盟友们越来越注重实际利益。

近年来,尤其是对伊拉克入侵、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民主与自由的旗帜无可避免地滑落了。

越来越多的世人意识到,美国才是地缘政治与世界经济动荡的主要源头,不折不扣的麻烦制造者。

失业增加直接影响到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容易让感情模糊了理性视线。

长期以来敲打中国业已成为美国政客最便捷、最廉价、风险不大且总有一些收益的政治工具。

美国政客不需要中国任何辩驳,因为强权就是真理。

近年来,在美国出现一大政治“怪象”,即美国国会动辄要对两个主权国家举行相关听证或通过相关议案,这两个主权国家一个是伊拉克,另一个是中国。

3“威胁论”背后的玄机

(1)在美国人的眼中,没有“比较优势”,只有“绝对优势”

全球化别称“美国化”,是美国执意推动的,美国从中获取的利益远远大于付出。

为了本国无穷无尽“国家安全”需要,长期以来对技术密集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向中国出口加以严格管制。

在美国人自己编撰、供自己使用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似乎只有“绝对优势”,没有“比较优势”。

2)争抢乞丐钵中的每一个铜板

按照西方经济学,政府职能可归纳为四点: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与平衡收支,还要加上一点安逸生活。

中国人很辩证也很务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往往舍鱼而取熊掌。美国人则不然,不仅是技术与劳动密集产业,就连五大目标它也要“通吃”。而且不仅吃自己的,还要吃别人的,甚至于乞丐钵中争食。

《禁止使用地雷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反弹道导弹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

3)从中国人身上剥下至少“四张皮”,还叫嚷中国威胁了美国

“帝国主义的凶狠与贪婪,如同要从一头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

——《帝国主义论列宁

大师脸谱:列宁

当今的美国远胜过列宁时代的帝国主义,悄无声息就从中国人身上剥下至少“四张皮”,还叫嚷中国威胁了美国。

“第一张皮”:美国在中国投资设厂,加工生产美国市场所需求的产品,中国从中所赚取的只是工人微薄的工资与一再减免和优惠的税收,美国从中拿走了80%以上的收益。

 “第二张皮”:中国将本国人民辛苦劳作生产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与美国经由印刷机印刷的纸币相交换,美国从中收取大量“铸币税”。

“第三张皮”:中国换得的数千亿“绿背”用来购买美国国债、机构债和公司债,支持美国巨额赤字,为美国的经济增长融资。

近年来,中国在美国的储备资产年收益率在5%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实际年收益率不超过2%

实际上,这等同中国向美国发放贴息贷款,因为中国政府不断以较高利率发放国债借取民间资金,国内机构则以更高利率向境外举债。

“第四张皮”:储备美元资产不仅收益低,而且面临因美国通货膨胀以及美元汇率长期大幅贬值而严重缩水的风险,还有可能遭遇美国冻结的威胁。

如此这般,美国非但不感谢中国,反而一再宣称,中国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利用其持有的巨额美元债券资产,向美国要挟——威胁美元汇率以及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G20上的“习式金句”

德国谚语说,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201777日,习近平在G20德国汉堡峰会上的讲话

G20上的“习式金句”

《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

2018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G20阿根廷峰会的讲话

承上

世纪金融大危机是美国经济精英的贪婪一手造成,美国金融机构沉沦与美国经济受挫咎由自取,但是中国等诸多国家也遭受了态势愈发严重的池鱼之殃,经济形势严峻,社会矛盾突出。

如今,等到美国危机渐渐平息,经济趋于稳定,美国纠集西方同盟对华发动一个接一个贸易战,而且与此同时,敲打“人民币币值”的大棒又重新抡起。

启下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美之间活脱脱演绎了一个“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的童话之现代版,谁之过?!

透视这场金融风暴,道德风险遍及金融市场每一个角落。

华尔街银行家、美国战略家凭借美国的强势话语体系、强大的金融实力以及缺德的金融操作,将世界一网打尽!

预告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系列之金融领域的罗网

一、央行独立:成为美联储第13个区行

二、美元陷阱:中国为何越陷越深?

三、主权风险:迪拜债务危机的警示

四、资产泡沫:非理性繁荣下的中国

五、金融博弈:中国收益几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中国困局》,江涌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道路之争》,江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猎杀中国龙》,江涌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4.《资本主义还能走多远?》江涌著,东方出版社;

5.《今日简史》,赫拉利著,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