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解读

显示模式:清爽模式字体: 打印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解读

主讲:郑泳州

目 录

一、基本概念

二、金融资产转移的九步法模型

三、关于金融资产转移中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的会计处理

一、基本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23——金融资产转移》(以下简称本准则)明确了金融资产转移的认定以及金融资产转移是否导致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原则,规范了金融资产转移和终止确认的相关会计处理。

1.金融资产转移

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或其现金流量)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之外的另一方(转入方)。

票据贴现

转移与回购或赎回

金融资产转移的本质

转让限售股

2.金融资产终止确认

是指企业将之前确认的金融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中予以转出。

二、金融资产转移的九步法模型

1步 确定适用金融资产终止确认规定的报告主体层面

在进行金融资产终止确认判断时,企业应首先确定报告主体,除在该企业个别财务报表基础上应用本准则外,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还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应用本准则。

2步 确定金融资产是部分还是整体适用终止确认原则

1.当且仅当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下同)的一部分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时,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适用于该金融资产部分,否则,适用于该金融资产整体:

1)该金融资产部分仅包括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特定可辨认现金流量。

【注】只转移利息,不转移本金,则终止确认的规定适用于该债务工具的利息现金流量。

2)该金融资产部分仅包括与该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完全成比例的现金流量部分。

【注】转移本金和利息的一定比例。如合同规定转入方拥有获得该债务工具全部现金流量90%份额的权利,则终止确认的规定适用于这些现金流量的90%。如果转入方不止一个,只要转出方所转移的份额与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完全成比例即可,不要求每一转入方均持有成比例的现金流量份额。

3)该金融资产部分仅包括与该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特定可辨认现金流量完全成比例的现金流量部分。

【注】转移利息的一定比例。如合同规定转入方拥有获得该债务工具利息现金流量90%份额的权利,则终止确认的规定适用于该债务工具利息现金流量90%部分。

2.在除上述情况外的其他所有情况下,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适用于金融资产的整体。

案例1企业转移了公允价值为100万元人民币的一组类似的固定期限贷款组合,约定向转入方支付贷款组合预期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前90万元人民币,企业保留了取得剩余现金流量的次级权益。因为最初9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流量既可能来自贷款本金也可能来自利息,且无法辨认来自贷款组合中的哪些贷款,所以不是特定可辨认的现金流量,也不是该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现金流量的完全成比例的份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将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适用于该金融资产90万元人民币的部分,而应当适用于该金融资产的整体。

案例2企业转移了一组应收款项产生的现金流量90%的权利,同时提供了一项担保以补偿转入方可能遭受的信用损失,最高担保额为应收款项本金金额的8%。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在担保,在发生信用损失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向转入方支付部分已经收到的企业自留的10%的现金流量,以补偿对方就90%现金流量所遭受的损失,导致该组应收款项下实际合同现金流量的分布并非按90%10%完全成比例分配,因此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适用于该组金融资产的整体。

         3步 确定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是否终止

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已经终止的,企业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若收取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没有终止,企业应当继续判断是否转移了金融资产。

4步 判断企业是否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转移给其他方

企业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转移给其他方,表明该项金融资产发生了转移,通常表现为金融资产的合法出售或者金融资产现金流量权利的合法转移。在这种情形下,转出方应进一步判断金融资产风险和报酬转移情况来确定是否应当终止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

5步 判断企业是否承担了将收取的现金流量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义务?

这种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通常被称为“过手安排”。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银行可能负责收取所转移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并最终支付给收益权持有者,同时收取相应服务费。

在某些金融资产转移交易中,转出方在出售金融资产后,会继续作为收款服务方或收款代理人等收取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再转交给转入方或最终收款方。这种金融资产转移情形常见于资产证券化业务。

【注】资产证券化业务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企业资产证券化,一种是信贷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特点:

1)融资门槛低,对发行人来说,不需要向银行贷款那么高的要求,银行对抵押资产的估价,往往从转让价值的角度来估价,然后决定发放多少贷款,而且还会有其他的限制性条件,而资产证券化是从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也就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估价,这个估价结果比转让价值往往要高得多,尤其对于不适合卖的长期资产更是如此。

2)投资门槛低,对投资者来说,多少钱都可以投资;

3)流动性强和期限灵活,投资者购买证券后,需要钱的时候可以把证券卖掉就行;由于流动性强,导致产生的证券的期限比较灵活,不像贷款期限那么死板;当然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会有要求;

4)政策支持,从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涉及到的各方主体可以知道,资产证券化业务给发起人带来了融资,给投资人带来的投资回报,给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给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带来了新的业务,这些单位都从证券化业务中赚钱,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所以,这个业务就越来越多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有监管部门有 :证监会、财政部、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

5)风险大,基础资产的现金流量一旦出问题,证券价格就会下跌,甚至变成一张废纸;

在金融业务中,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证券化,并以它为基础还可以不断衍生。

以这个SPV支持证券为基础,还可以再设计新的证券2、证券3等等,再进行融资和投资,一层套一层上去。所有衍生的金融产品都是以下一层证券有价值为基础,一直到最下层的门票现金流量,这是根本。如果未来有一天,假设公园被城管查封,暂停营业,门票不能卖了,现金流量断了,则SPV和以此为基础的衍生品就全部变成废纸一张,一场由城管引发的金融危机就爆发了,这就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基本原理。

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信用级别比较差、没有偿还能力的原始债务人,然后把贷款卖掉,发行了资产支持证券,由于原始债务人信用级别比较低,所以又叫次级债,然后其他金融机构在这个证券基础上又不断衍生新的衍生品,后来原始债务人还不了钱,现金流一断,次级债金融危机爆发了。

会计问题:

发起人把基础资产卖给SPV,要不要把SPV纳入合并报表?

从合并报表层面来判断,能不能终止确认?

当企业保留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但承担了将收取的该现金流量支付给一个或多个最终收款方的合同义务时,当且仅当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时,转出方才能按照风险报酬模型和控制模型继续分析,否则,被转移金融资产应予以继续确认:

1)不得垫付

企业(转出方)只有从该金融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

在有的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中,如发生由于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实际收款日期与向最终收款方付款的日期不同而导致款项缺口的情况,转出方需要提供短期垫付款项。在这种情况下,当且仅当转出方有权全额收回该短期垫付款并按照市场利率就该垫款计收利息,方能视同满足这一条件。

2)无权处置

转让合同规定禁止企业(转出方)出售或抵押该金融资产,但企业可以将其作为向最终收款方支付现金流量义务的保证。

意味着转出方不再拥有出售或处置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权利。

3)不得延误

企业(转出方)有义务将代表最终收款方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及时划转给最终收款方,且无重大延误。

企业无权将该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但是,如果企业在收款日和最终收款方要求的划转日之间的短暂结算期内将代为收取的现金流量进行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投资,并且按照合同约定将此类投资的收益支付给最终收款方,则视同满足本条件。如果根据合同条款,企业自代为收取现金流量之日起至最终划转给最终收款方的期间超过三个月,则视为有重大延误,不满足本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1——现金流量表》中的定义,而且不允许转出方在这些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投资中保留任何投资收益,所有的投资收益必须支付给最终收款方。

例如,如果合同条款允许企业将代最终收款方收取的现金流量投资于不满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定义的某些理财产品或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则不满足本条件。

6步 分析所转移的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的情况

企业转移收取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或者通过符合条件的过手安排方式转移金融资产的,应当进一步进行风险和报酬转移分析,企业应当评估其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即比较其在转移前后所承担的、该金融资产未来净现金流量金额及其时间分布变动的风险。

1.金融资产转移后,企业承担的金融资产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变动的风险与转移前相比不再显著的,表明已经转移了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但是,金融资产转移后企业承担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变动的风险占转移前变动风险的比例,并不等同于企业保留的现金流量金额占全部现金流量的比例。

例如,在一项资产证券化交易中,次级资产支持证券的份额占全部资产支持证券的5%,转出方持有全部次级资产支持证券,这并不意味着转出方仅保留金融资产5%的风险和报酬。实际上,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向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提供了信用增级,而使得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在优先级和次级之间不再是完全成比例分配,因此,转移后企业承担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对应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变动的风险可能远大于转移前全部变动风险的5%

关于这里所指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企业应当根据金融资产的具体特征作出判断。需要考虑的风险类型通常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外汇风险、逾期未付风险、提前偿付风险(或报酬)、权益价格风险等。

不考虑与未来履约情况无关的因素,比如,质量保证条款、销售折扣条款、双方互抵协议等,因为这些因素和被转让的债权初始确认有关,与未来履约无关。

案例3企业和客户约定,如果全年客户的购买金额达到5 000万元,给客户打95折。后来企业将该债权转移给银行,作价4 000万 元,等到年底客户的购买金额达到5 000万元,打95折的时候,企业应当将银行少收的5 000×5%=250(万元)支付给银行。

2.企业是否转移或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可以通过分析金融资产转移协议中的条款来判断(定性判断),也可以通过计算(定量判断)确定。

风险报酬分析的定量分析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案例4甲公司向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乙公司出售剩余期限为30天、总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的短期应收账款组合。根据历史经验,此类应收账款的平均损失率为2% 。假设甲公司承诺为应收账款组合最先发生的、不超过应收款总金1.25%损失的部分提供担保,且该交易被认定为金融资产转移。

【案例分析】为了判断其保留的该短期应收账款组合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程度,甲公司对应收账款组合的未来现金流量设定了6种不同的合理且可能发生的假设情景进行分析,估计每种情景下的现金流量现值和发生概率,甲公司采用现值变动的绝对值与发生概率的乘积来衡量风险变动程度,计算得出转移前甲公司面临该应收账款组合的现金流量变动总额,即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预计变动敞口,如表1所示。

1                                                              单位:元

采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计算出转移后甲公司面临该应收账款组合的预期现金流量变动情况,如表2所示。

结论:根据上述计算,转移后甲公司承受的相对变动为638÷6 472 =9.86%,表明甲公司已经转移了该应收账款组合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终止确认该应收账款组合。

3.以下情形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

1)企业无条件出售金融资产

案例5某银行向某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了一组贷款,双方约定,在出售后银行不再承担该组贷款的任何风险,该组贷款发生的所有损失均由资产管理公司承担,资产管理公司不能因该组已出售贷款的包括逾期未付在内的任何未来损失向银行要求补偿。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已经将该组贷款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可以终止确认该组贷款。

2)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约定按回购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

案例620X821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乙上市公司股票转让给丙公司,甲公司与丙公司约定,在4个月后(即61日)将按照6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价回购被转让股票。由于甲公司已经将乙公司股票的所有价值变动风险和报酬转让给丙公司,可以认定甲公司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终止确认其转让的乙公司股票。

3)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与转入方签订看跌或看涨期权合约,且该看跌或看涨期权为深度价外期权,此时可以认定企业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注】深度价外期权,一般不会行权;深度价内期权,一般会行权。

案例720×31231日,甲公司将一项金融资产出售给乙公司的同时,签订了一项期权合约,期权行权日为20×41231日,行权价为400万元。

4)其他可能导致终止确认的情形有:结算(如收回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保理(如转让给银行),权利到期(如期权到期未行权),证券化(如信贷资产证券化)等。

7步 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

1.企业承担的风险没有因金融资产转移发生显著改变的,表明企业仍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以下情形通常表明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1)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并与转入方签订回购协议,协议规定企业将按照固定价格或是按照原售价加上合理的资金成本向转入方回购原被转移金融资产,或者与售出的金融资产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金融资产。例如,采用买断式回购、质押式回购交易卖出债券等。

2)企业融出证券或进行证券出借。

案例8证券公司将自身持有的证券借给客户,合同约定借出期限和出借费率,到期客户需归还相同数量的同种证券,并向证券公司支付出借费用。证券公司保留了融出证券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因此,证券公司应当继续确认融出的证券。融出时只做备查簿登记,不做会计处理,在融出期间,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视同为自有证券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收到利息时确认利息收入。

3)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并附有将市场风险敞口转回给企业的总回报互换。

4)企业出售短期应收款项或信贷资产,并且全额补偿转入方可能因被转移金融资产发生的信用损失。

这种情形经常出现在资产证券化实务中。例如,企业通过持有次级权益或承诺对特定现金流量担保,实现了对证券化资产的信用增级。如果通过这种信用增级,企业保留了被转移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那么企业就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5)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与转入方签订看跌或看涨期权合约,且该看跌期权或看涨期权为一项价内期权。

6)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2企业所转移的金融资产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因资产转移而收到的对价,应当在收到时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该金融负债与被转移金融资产应当分别确认和计量,不得相互抵销。在后续会计期间,企业应当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产生的收入或利得以及该金融负债产生的费用或损失。

2)如果同时确认衍生工具和被转移金融资产或转移产生的负债会导致对同一权利或义务的重复确认,则企业(转出方)与转移有关的合同权利或义务不应当作为衍生工具进行单独会计处理。

3)转入方不应当将被转移金融资产全部或部分确认为自己的资产。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所支付的现金或其他对价,同时确认一项应收转出方的款项。企业(转出方)同时拥有以固定金额重新控制整个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权利和义务的(如以固定金额回购被转移金融资产),转入方可以将其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计量。

案例9学天海公司41日将其持有的一笔国债出售给丁公司,售价为200万元,年利率为3.5%。同时,学天海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一项回购协议,3个月后由学天海公司将该笔国债购回,回购价为201.75万元。71日学天海公司将该笔国债购回。该笔国债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学天海公司需要编制半年报。则学天海公司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解析】由于到期后该公司将以固定价格回购该笔国债,因此该笔国债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给丁公司,学天海公司不应终止确认该笔国债。

售该笔国债时:

借:银行存款                                      2 000 000

贷:短期借款                                              2 000 000

②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费用=200×3.5%×3/121.75(万元)

借:财务费用                                            17 500

贷:应付利息                                             17 500

③回购时:

短期借款                                     2 000 000

应付利息                                          17 500

贷:银行存款                                         2 017 500

8步 分析企业是否保留了控制

1.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判断其是否保留了对金融资产的控制。如果没有保留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这里的控制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3——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控制不同。这里的控制,重点关注转入方出售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

如果转入方有实际能力单方面决定将转入的金融资产整体出售给与其不相关的第三方(即转入方实际上能够做什么,而不是合同规定转入方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且没有额外条件对此项出售加以限制,则表明转出方未保留对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除此之外则应视为企业保留了控制。因此,企业(转出方)应当关注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市场。如果被转移金融资产可以在活跃市场交易,通常表明转入方有出售被转移资产的实际能力,因为当转入方需要将被转移金融资产交还给企业时,它能够在市场上回购该被转移金融资产。

企业转让了一项上市公司股票,该转让附带有允许企业在未来某个日期从转入方回购该公司股票的期权。假设该股票存在活跃市场,则转入方可以自行向第三方出售该股票,当企业行使期权时,转入方可以方便地在市场上买回该股票履行义务。

相应地,如果不存在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市场,即使合同约定转入方有权处置被转移金融资产,由于该处置权不具有实际作用,因此不能判断为转出方未保留对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再如,一般认为,在我国现行法规环境下不良信贷资产转入方可能没有实际能力在市场上方便地处置被转移不良信贷资产。

2.对于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企业应当按照整体转移还是部分转移,分别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1)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①被转移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日的账面价值。

②因转移金融资产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若有)之和。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形成的损益=因转移收到的对价-所转移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利得(或损失)

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出计入当期损益的只适用于债务工具投资,不适用于指定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因转移收到的对价=因转移交易实际收到的价款+新获得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转移获得的服务资产的公允价值-新承担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因转移承担的服务负债的公允价值

新获得的金融资产或新承担的金融负债,通常包括看涨期权、看跌期权、担保负债、远期合同、互换等。

当企业在转移贷款及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时,有时会对被转移的金融资产继续提供管理服务。如果企业保留了向该金融资产提供收费服务的权利,则企业应当就该服务合同确认一项服务资产或一项服务负债。如果企业将收取的费用预计不能充分补偿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则应当按公允价值确认该服务义务形成的一项服务负债。

如果将收取的费用预计超过对服务的充分补偿,则应当将该服务权利确认为一项服务资产,确认的金额应根据将保留的服务资产视同继续确认的部分,将该金融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按照转移日继续确认部分和终止确认部分的相对公允价值分配给继续确认部分。

【注】如果企业将销售商品形成的应收账款转移给银行,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借方差额应当计入财务费用,本质上属于企业的理财费用,不应当计入营业外支出。如果涉及到销售退回的,预计销售退回的部分视同为没有发生转移,等到以后期间实际发生退回时,与银行进行再次结算。

案例10甲银行21日与B银行签订一笔贷款转让协议,将该笔贷款90%的收益权按照公允价值转让给B银行,该笔贷款公允价值为1 100万元,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假定不存在其他服务性资产或负债,转移后该部分贷款的相关债权债务关系由B银行继承,当借款人不能偿还该笔贷款时,也不能向甲银行追索。甲银行此前没有出售过类似贷款,也没有类似的市场交易。则甲银行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解析】由于将该笔贷款90%的收益权转让给B银行,当借款人不能偿还该笔贷款时,也不能向甲银行追索,因此属于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情形,且转移的90%部分满足终止确认的条件;

借:银行存款                               1 100×90%9 900 000

贷:贷款                                1 000×90%9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倒挤)900 000

案例1120X8120日,甲银行与乙资产管理公司签订协议,甲银行将100笔贷款打包出售给乙资产管理公司。该组贷款总金额为8 000万元人民币,原已计提减值准备为1 200万元人民币,双方协议转让价为6 000万元人民币,转让后甲银行不再保留任何权利和义务。20X8220日,甲银行收到该批贷款出售款项。

【案例分析】由于甲银行将贷款转让后不再保留任何权利和义务,因此贷款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全部转移给乙公司,甲银行应当终止确认该组贷款。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60 000 000

    贷款损失准备                                         12 000 000

    贷款处置损益                                          8 000 000

    贷:贷款                                                 80 000 000

【注】甲银行使用“贷款处置损益”科目核算转让贷款实现的损益。实务中,如果此类业务发生不频繁,企业也可在“投资收益”科目核算此类损益。

案例12学天海公司11日将持有的乙公司发行的10年期公司债券出售给丙公司,经协商出售价格为330万元。出售前学天海公司将该债券划分为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为310万元(其中成本为3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10万元)。同时签订了一项看涨期权合约,期权行权日为一年后,行权价为400万元,期权的公允价值(时间价值)为10万元。假定行权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则学天海公司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解析】由于期权的行权价(400万元)大于行权日债券的公允价值(300万元),因此,该看涨期权属于重大价外期权,即学天海公司在行权日不会重新购回该债券。所以,在转让日,可以判定债券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全部转移给丙公司,学天海公司应当终止确认该债券。但同时,由于签订了看涨期权合约,获得了一项新的资产,应当按照在转让日的公允价值(10万元)确认该期权。

借:银行存款                                        3 300 000

  衍生工具——看涨期权                                   100 000

    其他综合收益                                       100 000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3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投资收益                                  (倒挤)400 000

2)部分转移且该被转移部分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转移前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继续确认部分(在此种情形下,所保留的服务资产应当视同继续确认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之间,按照转移日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①终止确认部分在终止确认日的账面价值。

②终止确认部分收到的对价,与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之和。

企业在确定继续确认部分的公允价值时,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1)企业出售过与继续确认部分类似的金融资产,或继续确认部分存在其他市场交易的,近期实际交易价格可作为其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

2)继续确认部分没有报价或近期没有市场交易的,其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为转移前金融资产整体的公允价值扣除终止确认部分的对价后的差额。

【注】要注意先后顺序,先选择继续确认部分本身的公允价值,没有的话再倒挤推算出来。

案例13甲金融集团公司某年有关业务的资料如下:

要求:判断甲公司对事项 ①至⑤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①甲公司将应收乙公司2 340万元的应收账款出售给丙商业银行,取得银行存款2 300万元。合同约定,在丙银行不能从乙公司收到价款时,不得向甲公司追偿。甲公司终止确认了该项金融资产。

【案例解析】 ①的会计处理正确。理由:采用无条件出售应收款项,与应收账款所有权有关的风险与报酬已经转移,应当终止确认相关的应收债权 。

②甲公司将其信贷资产整体转移给戊信托机构,同时保证对戊信托公司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甲公司在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金融资产。

【案例解析】 ②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甲公司在将其信贷资产进行转移的同时对买方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这说明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所以,甲公司不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

③甲公司将持有的庚公司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出售给A公司,同时签订了一项看涨期权合约,期权行权日为一年后,行权价为400万元。甲公司支付期权费10万元。假定预计行权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甲公司在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金融资产。

【案例解析】③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由于期权的行权价(400万元)小于行权日债券的预计公允价值(500万元),因此,该看涨期权属于重大价内期权,甲公司在行权日将重新购回该债券。所以,在转让日,可以判定甲公司保留了债券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不应当终止确认该债券。

④甲公司将某项账面余额为5 000万元的应收账款(已计提坏账准备200万元)转让给辛银行,转让价格为当日公允价值3 750万元;同时与辛银行签订了应收账款的回购协议,双方约定3个月后甲公司有优先回购选择权,回购价为该应收账款的市场价格。甲公司在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金融资产。

【案例解析】④的会计处理正确。理由:回购价为到期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甲公司只保留了优先按照公允价值回购该金融资产的权利,可以认定企业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⑤甲公司发行了一项5年期带息贷款组合1亿元,然后甲公司与寅公司签订一份合同,寅公司向甲公司支付9 000万元现金,甲公司同意向寅公司交付从贷款组合中收取的最初9 000万元(附加利息),甲公司保留了最后1 000万元(附加利息)的权利,即保留了一项次级化剩余权益。如果因为债务人拖欠只收到8 000万元,则甲公司应当先全部支付给寅公司,自己不保留任何现金,如果甲公司收到9 500万元,则将9 000万元交付给寅公司而自己保留500万元。则甲公司对转移的贷款组合中的9 000万元应当终止确认。

【案例解析】⑤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因为甲公司保留的次级化剩余权益吸收了净现金流量所有可能的变动,实质上保留了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即使符合过手测试,也应当继续确认全部贷款,不应当对9 000万元终止确认。

9步 按照继续涉入的程度确认被转移的金融资产

1.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且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及相关收益,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及相关费用。确认的有关金融资产和有关负债反映了企业所承担的被转移金融资产价值变动风险或报酬的程度。

2.导致转出方对被转移金融资产形成继续涉入的常见方式有:具有追索权,享有继续服务权,签订回购协议,签发或持有期权或提供担保等。

3.如果企业对金融资产的继续涉入仅限于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例如,企业持有回购一部分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看涨期权,或者企业保留了某项剩余权益但并未导致企业保留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且企业保留了控制权,则企业应当按照转移日因继续涉入而继续确认部分和不再确认部分的相对公允价值,在两者之间分配金融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并按其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部分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4.在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况下,转入方不应当将被转移金融资产全部或部分确认为自身资产。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所支付的现金或其他对价,同时确认一项对转出方的应收款项。

企业(转出方)同时拥有以固定金额重新控制整个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权利和义务的(如以固定金额回购被转移金融资产),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关于摊余成本计量规定的情况下,转入方可以将该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计量。

5.相关负债应当根据被转移的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还是摊余成本计量予以计量,使得被转移资产和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

1)被转移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等于企业保留的权利和义务的摊余成本;如果所转移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确认的相关负债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被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等于企业保留的权利和义务按独立基础计量的公允价值。

6.继续涉入涉及的会计科目:

1继续涉入资产

本科目核算企业(转出方)由于对转出金融资产提供信用增级 (如提供担保,持有次级权益)而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时,企业所承担的最大可能损失金额(即企业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企业可以按金融资产转移业务的类别、继续涉入的性质或者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类别设置本科目的明细科目。

2继续涉入负债

本科目核算企业在金融资产转移中因继续涉入被转移资产而产生的义务。企业可以按金融资产转移业务的类别、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类别或者交易对手设置本科目的明细科目。

7.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应根据所转移金融资产的原性质及其分类,继续列报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应收款项等。

【注】企业所确认的被转移的金融资产和相关负债,应当反映企业所保留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继续涉入形成的权利确认为继续涉入资产,继续涉入形成的义务确认为继续涉入负债,反映转出方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继续保留的风险敞口,这一风险敞口并非与资产整体有关,而是限制为一定的金额。比如,甲企业为乙企业承担了100亿的担保责任,收取了1%的保费1亿元,如果在报表上只反映1亿元的保费收入,而不反映100亿元的担保责任风险,将来乙企业还不起钱的时候,甲企业就可能会因为承担担保责任而突然破产。所以会计在报表中要充分反映风险,这就是继续渉入会计的价值所在。

8.继续涉入会计的处理

1)通过提供担保方式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

①企业应当在转移日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担保金额两者之中的较低者,按继续涉入的程度继续确认被转移资产,同时按照担保金额和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之和确认相关负债。

这里的担保金额,是指企业所收到的对价中,将可能被要求偿还的最高金额。

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通常是指提供担保而收取的费用。

②在后续会计期间,担保合同的初始确认金额应当随担保义务的履行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被转移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计提的损失准备应从被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抵减。

案例14甲银行与乙银行签订一笔贷款转让协议,由甲银行将其本金为1 000万元、年利率为10%、贷款期限为9年的组合贷款出售给乙银行,售价为990万元。双方约定,由甲银行为该笔贷款提供担保,担保金额为300万元,实际贷款损失超过担保金额的部分由乙银行承担。转移日,该笔贷款(包括担保)的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其中,担保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甲银行没有保留对该笔贷款的管理服务权。甲银行出售该项贷款的会计处理 为:

【案例解析】由于甲银行没有保留对该笔贷款的管理服务权,因此该贷款可以终止确认。但是由于甲银行对该笔转移的贷款提供了部分违约担保,因此应当按照继续涉入的原则处理。转移日甲银行应当按照该笔贷款的账面价值1 000万元和财务担保金额300万元两者之中较低者300万元,确认继续涉入资产,按照财务担保金额300万和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100万元之和400万,确认继续涉入负债。转移损益=990+300-1 000+400=-110(万元)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9 900 000

   继续涉入资产                                          3 000 000

    贷款处置损益                                 (倒挤)1 100 000        

    贷:贷款                                                 10 000 000

        继续涉入负债                                         4 000 000

案例15甲公司将一项应收账款10 000万元出售给乙银行,取得款项9 000万元,同时承诺对不超过该应收账款余额3%的信用损失提供担保。出售之后甲公司不再保留对该应收账款的管理服务权。根据甲公司以往的经验,预计该类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率为5%。假定甲公司已将该应收账款的利率风险等转移给了乙银行,为该应收账款提供担保的公允价值为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出售该项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为:

【案例解析】由于出售之后甲公司不再对该应收账款进行后续管理,因此应收账款可以终止确认,但甲公司又承诺对不超过该应收账款余额3%的信用损失提供保证,这部分按继续涉入的原则处理。财务担保金额=10 000×3%=300(万元),按照资产账面价值和财务担保金额孰低的原则,确认继续涉入资产300万元,按照财务担保金额300+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10=310(万元),确认继续涉入负债。

转移损益=9 000+300-10 000+310=-1 010(万元)

借:银行存款                                     90 000 000

  继续涉入资产                                    3 000 000

  营业外支出                           (倒挤)10 100 000

 贷:应收账款                                   100 000 000

   继续涉入负债                                 3 100 000

案例16甲公司(转出方)持有一组应收账款,该组应收账款的合同到期日为20X8630日,账面价值500万元。20X811日,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保理协议,将该组应收账款转让给乙公司,转让价格为490万元。该交易中,甲公司保留了最高30日的迟付风险。若应收账款逾期30 日,则认定为违约,乙公司将向其他信用保险公司(与甲公司不相关)索偿。甲公司需要为该迟付风险按实际迟付天数(不超过30日)支付年化6%的费率。迟付风险担保的公允价值为2万元。除了迟付风险,甲公司没有保留任何信用风险或利率风险,也不承担应收账款相关的服务。该组应收账款没有交易市场。

如果乙公司按时收到所有应收账款,则担保到期失效。如果发生迟付风险,乙公司要求支付1.5万元。

要求:

①制甲公司转移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

②编制甲公司摊销担保的对价的会计分录。

③如果乙公司按时收到所有应收账款,则担保到期失效。编制甲公司有关的会计分录。

④如果发生迟付风险,乙公司要求支付1.5万元。甲公司已经支付该赔偿款。编制甲公司有关的会计分录。

【案例解析】甲公司保留了迟付风险,但转移了其他风险。甲公司既未转移也未保留该组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由于该组应收账款没有市场,乙公司没有出售被转移资产的实际能力,甲公司保留了对该组应收账款的控制。因此,甲公司继续涉入该组被转移的应收账款。

甲公司应按被转移资产的账面价值500万元,和被要求返还的因转移已收取对价中的最大金额,即担保金额2.5万元(500×30÷360×6% ),两者孰低确认继续涉入资产,已担保金额2.5万元加上担保的公允价值2万元之和为4.5万元。甲公司以此初始计量相关负债。

①按照继续涉入的原则确认被转移的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                                              4 900 000

    继续涉入资产                                             25 000

财务费用                                              120 000

    贷:应收账款                                              5 000 000

        继续涉入负债                                             45 000

②摊销担保的对价(分期):

借:继续涉入负债                                             2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 000

③随着被转移应收账款的及时付款,甲公司可能被要求返还的最大金额减为零。

借:继续涉入负债                                             25 000

    贷:继续涉入资产                                             25 000

④如果发生迟付风险,乙公司要求支付1.5 万元。

借:信用减值损失                                             15 000

    贷:继续涉入资产                                             15 000

实际支付赔偿时

借:继续涉入负债                                             15 000

       贷:银行存款                                              15 000

2)继续涉入仅限于金融资产一部分

部分继续涉入的,企业应当按照转移日因继续涉入而继续确认部分和不再确认部分的相对公允价值,在两者之间分配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①分配至不再确认部分的账面金额(以转移日为准);

②不再确认部分所收到的对价。

如果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不再确认部分的金额对应的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因持有看涨期权或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

①企业因持有看涨期权或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且该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应当按照其可能回购的被转移金融资产的金额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在转移日按照收到的对价确认相关负债。

②后续期间,被转移金融资产在期权到期日的摊余成本和相关负债初始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相关期权行权的,应当在行权时,将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行权价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案例18乙公司持有一笔账面价值(即摊余成本)为102万元的长期债券投资,该债券在公开市场不能交易且不易获得,乙公司将其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0X811日,乙公司以100万元价款将该笔债券出售给丙公司,同时与丙公司签订一项看涨期权合约,行权日为20X91231日,行权价为105万元。行权日该债券的摊余成本为106万元,公允价值为104万元。

【案例分析】乙公司收取债券未来现金流量(债券本金和利息)的权利没有终止,而将这项权利转移给了丙公司。但是,出售债券所附的看涨期权既不是重大的价内期权也不是重大的价外期权,因此,乙公司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该债券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同时,因债券没有活跃的市场,丙公司不拥有出售该债券的实际能力,所以乙公司保留了对该债券的控制。因此,乙公司应当按照继续涉入程度确认和计量被转移债券。

201811日,乙公司应当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继续涉入负债                                          1 000 000

20X811日至20191231日期间,乙公司将该负债与行权日债券的摊余成本之间的差额6万元(106 -100),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并计入损益,使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在20X91231日的账面价值达到106万元。与此同时,乙公司继续以摊余成本计量该债券,并且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债券行权日的摊余成本与出售日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4万元(106-102 ),使该债券在20X91231日的账面价值达到106万元。

20X91231日,如果乙公司行权:

借:继续涉入负债                                          1 06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50 000

        投资收益                                                 10 000

如果乙公司不行权:

借:继续涉入负债                                          1 060 000

   贷:债权投资                                              1 060 000

如果转出方向转入方签出一项看跌期权,其会计处理方法与上例类似。

4)因持有看涨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

企业因持有看涨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应当继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被转移金融资产,同时按照下列规定计量相关负债:

①该期权是价内或平价期权的,应当按照期权的行权价格扣除期权的时间价值后的金额,计量相关负债。

②该期权是价外期权的,应当按照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扣除期权的时间价值后的金额,计量相关负债。

案例1920X71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一项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该金融资产初始入账价值80万元,出售日的公允价值为104万元。双方签订了一项甲公司可以于20X81231 日以105万元购回该资产的看涨期权合约。上述交易中,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对价100万元。假定乙公司没有出售该资产的实际能力,即甲公司保留了对该资产的控制。

【案例分析】由于甲公司持有一项看涨期权,使得其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同时也保留了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因此,应当按照继续涉入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和负债。

20X711日,甲公司继续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该金融资产。其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累计确认的利得为24万(104-80 )。由于行权价105万元大于转移日资产的公允价值104万元,该看涨期权为价外期权,内在价值为零,甲公司收到的对价低于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4万元(104- 100)即为期权的时间价值,因此,继续涉入负债的入账价值为被转移资产的公允价值104-期权的时间价值4=100 (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继续涉入负债                                          1 000 000

20X71231日,假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加为106万元,由于行权价105万元 <公允价值106万元,此时,该期权为价内期权,假定其时间价值为2 万元。因此,继续涉入负债=期权的行权价105期权的时间价值2=103(万元)。

借:其他债权投资                                            20 000

                                           (时间价值计入账面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                                   (倒挤)10 000

     贷:继续涉入负债                                           30 000

                                                        103-100万)

20X81231日,假定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未发生变动,甲公司将以价内行权。

借:继续涉入负债                              (转销余额)1 030 000

    其他综合收益                                   (倒挤)2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50 000

④假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降为103万元,此时,甲公司将不会行权,则甲公司将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和继续涉入的负债。

借:继续涉入负债                              (转销余额)1 030 000

   其他综合收益                                (转销余额)230 000

    贷:其他债权投资                              (转销余额)1 060 000

        投资收益                                       (倒挤)200 000

5)因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

企业因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该期权行权价格两者的较低者,计量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同时,按照该期权的行权价格与时间价值之和,计量相关负债。

由于企业对被转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高于期权行权价格的部分不拥有权利,因此,当该金融资产原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继续确认该项资产的金额为其公允价值与期权行权价格之间的较低者。

案例2020X7123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一项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该投资初始入账价值80万元,转让日的公允价值为97万元。双方还签订了一项看跌期权协议,约定两年后乙公司可以96万元的价格返售给甲公司。上述交易中,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对价102万元。假定乙公司没有出售该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即甲公司保留了对该资产的控制。

【案例分析】由于甲公司签出一项看跌期权,使得其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同时保留了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因此,应当按照继续涉入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和负债。

20X71231日,甲公司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97万元)和该期权行权价格(96万元)之间的较低者,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为96万元。看跌期权的时间价值(额外收款额)=10297=5(万元),因此,继续涉入形成负债的入账金额=行权价格96+时间价值5=101(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020 000

    贷:继续涉入负债                                          1 010 000

        其他债权投资                                   (倒挤)10 000

20X81231日,假定资产公允价值下跌为94万元。此时,期权为价内期权(行权价96 >94 ),假设期权时间价值为2万元,因此,继续涉入资产的价值从96万元降为94万元,相应地,继续涉入负债=行权价格96+时间价值2=98万元。

借:继续涉入负债                                             30 000

                                                   101-98万)

     贷:其他债权投资                                           20 000

                                                 (时间价值计入账面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                                          10 000

                                                                (倒挤)

20X91231日,假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没有发生变动,乙公司决定在价内行权,甲公司必须以行权价重新取得该投资。

借:继续涉入负债                                (转销余额)980 000

    贷:银行存款                                                960 000

        其他综合收益                                    (倒挤) 20 000

6)因同时持有看涨期权和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

企业因同时持有看涨期权和签出看跌期权(即上下限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应当继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被转移金融资产,同时按照下列规定计量相关负债:

①该看涨期权是价内或平价期权的,应当按照看涨期权的行权价格和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之和,扣除看涨期权的时间价值后的金额,计量相关负债。

②该看涨期权是价外期权的,应当按照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之和,扣除看涨期权的时间价值后的金额,计量相关负债。

案例2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股票转让协议,同时购入一项行权价为110万元的看涨期权,并出售了 一项行权价为90万元的看跌期权。假定转移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公允价值也即时间价值(由于上述期权均为价外期权,因此无内在价值)分别为5万元和2万元,甲公司收到97万元。

【案例分析】由于甲公司因卖出一项看跌期权和购入一项看涨期权使所转移股票投资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且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该股票投资,因此,甲公司应当在转移日仍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

甲公司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金融资产100万元,由于该看涨期权是价外期权,应确认的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金额=被转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100+看跌期权公允价值2-看涨期权时间价值5=97万元。

借:银行存款                                               970 000

    贷:继续涉入负债                                            970 000

三、关于金融资产转移中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的会计处理

企业向金融资产转入方提供了非现金担保物(如债务工具或权益工具投资等)的,企业(转出方)和转入方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转入方按照合同或惯例有权出售该担保物或将其再作为担保物的,企业(转出方)应当将该非现金担保物在资产负债表中重新分类,并单独列报。

2.转入方已将该担保物出售的,应确认出售担保物收到的款项;同时转入方应当就归还担保物义务,按照公允价值确认一项负债。

【注】转入方将该担保物出售的,说明担保物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比如,担保物是活跃市场中的股票或债券。担保到期时,乙公司可以随时从市场中购买股票归还甲公司。如果乙公司发现担保物的市场价格会下跌时,就可能把担保物卖了,以后价格下跌后再买回来归还甲公司,这样在担保期间,乙公司还能多赚一笔利润,但是也有风险,万一乙公司判断错误,卖掉担保物之后,市场价格上升了,乙公司就赔了。

3.除企业(转出方)因违约丧失赎回担保物权利外,企业应当继续将担保物确认为一项资产;转入方不得将该担保物确认为资产。

4.企业(转出方)因违约丧失赎回担保物权利的,应当终止确认该担保物;转入方应当将该担保物确认为一项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计量。若转出方因违约丧失赎回担保物权利前,转入方已出售该担保物,则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归还担保物的义务。

【注】在丧失赎回权利之前,转出方应当将担保物确认为资产。丧失权利后,终止确认该资产。转入方取得担保物的权利,应当确认为资产,如果已经出售的,终止确认负债。

小结:金融资产转移的逻辑——9步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