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创新: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

显示模式:清爽模式字体: 打印

“互联网+”政务创新: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

主讲:尹巧蕊

目 录

一、何谓“互联网+”

二、“互联网政务”的顶层设计与现实需求

三、“互联网+”赋能于政务改革与创新

四、总结“互联网政务”的现实经验并分析不足

五、以“互联网+”的变革轨迹追寻智慧政务的未来图景

一、何谓“互联网+”

(一)再辨“互联网+”与“互联网”

1.“互联网”自身具有内在源动力

2.“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根本性升级

升级1——连接对象从人与人互联,升级到万物间互联。

如:网络出租车领域;停车位查询app应用;实时导航软件

升级2——移动终端跨越传统互联网的物理局限,实现人与人交流、人与物交互的无限量、实时化。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化的生产力、改革模式、生活状态,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的结合对传统行业革新、对新旧事物更替进行“加减乘除”的甄选、融合的效应集合,从而创造出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法的社会发展新形态。

(二)“互联网+”:从技术到理念的赋能效应

二、“互联网+政务”的顶层设计与现实需求

(一)顶层设计

120164月,国办转发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主旨是以“一号一窗一网”实现“三个转变”。

220169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破旧立新、融合升级”满足“三个凡是”、厘清“四大关系”。

320171月国务院颁布《“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提出打造统一技术体系

42018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互联网+政务”打造政府角色升维与品牌升维的软实力。

(二)现实需要

1.互联网应用的井喷式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官方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86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人群的占比达98.3%。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了美国和印度用户的总和。

BAT三巨头基本形成以信息型数据、交易型数据、关系型数据构成的数据化社会生态体系。奠定“互联网+政务”所能依托的“云、物、大、移”等技术基础及具体手段。

5G时代迎来“VR+AR”的全移动和全连接的数字化社会、加快IOT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生态的亲民化步伐。

2.简政放权是“互联网+政务”的内在驱动力:以“放管服”的改革红利释放互联网的数字红利。

【案例1来自中南海的国民网络入口———中国政府网

2016年进行多次优化改版,以政策发布的权威信息平台、中国网络形象的全球视窗、网络施政问政的督查阵地、权力运行数据的指数看榜、在线服务流转的中央枢纽和民智众筹共享的协作矩阵为功能定位。

3.消费互联网时代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聚变倒逼政务能力升级;

4网络安全风险成为加快发展在线政务的挑战

习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5.用户在线行为习惯与移动互联的场景革命对传统政务模式的挑战。

【案例2对当前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线行为习惯的分析

20186月最新统计,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3.64亿,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5.69亿,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为5.66亿,半年增长7.4%,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2.45亿,占网民总体的30.6%,用户规模半年增加2 432万;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3.46亿,较2017年末增加5 970万,增长率为20.8%;网约专车或快车(共享汽车)用户规模达2.99亿,半年增长率为26.5%,用户使用比例由30.6%提升至37.3%

四分之三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年龄在40岁以下,且20岁年龄段最集中。而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已将服务重点转向满足“90后”的偏好,未来社会新生代的互联网化会更强劲。

“互联网+”不仅已深刻地改变了现有的社会,而且正在根植在、内化于社会新生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习惯中。

【案例3移动互联网裹挟而来的场景革命

截至2018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70亿,占总体网民的58.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明确“人民群众在哪里,领导干部就要到哪里去”。

三、“互联网+赋能于政务改革与创新

“互联网+”为创新型政务赋予新效能

“互联网+政务的四种新载体

“互联网+”政务的三个新维度

【案例6上海自贸区内单一窗口3.0版本——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政务实践

特点:

一是,并联审批、多证联办;二是,服务上线,智慧共享,让企业、民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三是,深度融合,创优体验。

社会影响:

单一窗口3.0版运作使业务办理更快、服务品质更优,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缩短办理时限,有利于自贸区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加快“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服务、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奠定坚实基础。

【案例7垂直行业的数据引擎——中国林业数据开放平台

2013年,国家林业局率先尝试建设行业数据库,由此中国林业数据库应运而生。

2015年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国内相关部门多年形成的与林业相关的行业数据成果、国外各类公开的林业信息资源,搭建中国林业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使公众可以从类型、专题、数据形式等多角度便捷、精准地获知林业数据与相关信息服务。

四、总结“互联网+政务”的现实经验并分析不足

【案例8国家工商总局的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

说明: https://tc.sinaimg.cn/maxwidth.800/tc.service.weibo.com/news_xinhuanet_com/0cf2f90f9901947d8897d6207464ec2b.jpg

【案例9广东省“互联网+政务状况调查情况分析

【案例10“枫桥经验”——诸暨市大数据应用平台创新下的“一证通办一生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案例11以大数据、云平台实施“审管互动”,实现对失信违规者的精准监管,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互联网+政务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原因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审批专网阻隔、部门条块割据导致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受限

问题4:

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完善,技术驱动业务流程重塑的配套不足

五、以“互联网+的变革轨迹追寻智慧政务的未来图景

(一)以互联网思维扭转观念、更新思想

【案例12用户至上思维落实流程再造理念——政府端客户端的佛山政务改革

(二)未来展望:智慧政务开始起航

1.移动互联网———开启智慧政务的潘多拉魔盒

【案例13整合移动客户端的“政务淘宝”——“浙江政务服务APP

APP支持各类智能手机,内设“热点应用”、“我要看”、“我要问”、“便民服务”4大板块,并集成地图定位、个人中心、应用广场等移动便捷功能。

20176月更新到4.0版本,新增网上办事、平安随手拍、AI客服、出入境预约、交通违法处理等,且用户无需重复登录或注册个人账号。

2.视频直播——数字民主之端倪

直播在2016年呈爆发式发展,熊猫TV、映客直播、花椒直播、一直播等新一批直播APP兴起,随后社交平台与直播相结合也成为直播领域的一大亮点。

3.区块链——基于价值传递的创新,打造透明政府、铸就智慧政务

所谓区块链,即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通过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具有可溯源、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特点。

【案例14爱沙尼亚利用区块链创新社会治理

爱沙尼亚是世界上使用国家级公钥基础设施(PKI)最多的国家。2013年起,爱沙尼亚就采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民身份验证与企业信息管理中。之后,相继启动了电子式商业登记(e-BusinessRegister)以及电子征税(e-Tax)等基于数字技术的服务,降低国家与公民的行政负担与成本。

【案例15马恩岛政府的区块链社会监管

这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共服务系统,该系统在英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英国政府还将在逃税、洗钱等行为监管中运用区块链,由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社会行为污点在区块链中将难以侥幸逃避政府监管。

【案例16区块链鉴证婚姻、财产、交易等的真实、合法、有效。

2015年,美国一对新人选择通过区块链来公证他们的婚姻;

瑞士土地登记处正在测试将土地登记系统纳入区块链中。

4AI——不知疲倦、实现高效、低行政成本的政务助手

人工智能,即是研究、开发机器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天眼”。

AI,需要“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有赖于喂养数据的质量与训练实例的数量,简言之,人的偏好与价值取向将决定深度学习的表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