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

显示模式:清爽模式字体: 打印

职业道德教育

主讲:赵玉梅

目  录

一、道德概述

二、职业与职业素质

三、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四、我国当代职业道德

五、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和方法

六、行业职业道德

七、中外职业道德教育

一、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一般理论

(二)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

(一)道德的一般理论

1.道德的起源

2.道德的内涵

3.道德的本质

4.道德的特点

5.道德的分类

 1.道德的起源

1)史学争论

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人类通过各种对世界的掌握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以实现对自己的肯定和发展。而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

中国古代对道德的思考则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字,西周人们已具有明德的思想。《尚书康诰》中说克明德具有修身正心,教化人民的意思。提到道、德最著名的莫过于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在这些早期的典籍中,,是分开使用的,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律,表示对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源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从产生之日起,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与类之间的抗争,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道德产生的根源。

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用千百年来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协调性因素和进取性因素就可证明。

2)道德的产生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的不同作用下产生的;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终只能从经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首先,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其次,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是通过劳动实践起作用的,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动力。另外,劳动实践的创造推动了道德的产生。

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道德是对利益的调节,而利益关系和矛盾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没有社会关系,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只有在伦理关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存在调节和规范的问题。作为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分工,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的关键。

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

首先,人类生存的需要是道德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了调节人们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缓和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其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再是社会利益的主要矛盾时,由人们的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就会成为道德所要调节的主要内容。

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需要;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形成的能动作用。

道德的功能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其达到和谐与统一,这是道德的反功利性。道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道德是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而作为经济关系集中表现的利益关系直接决定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现实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这是道德的功利性。

道德表面是反功利的,但它归根结底又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因此研究道德不能离开利益。道德的产生始于人类利益的纠纷,终结于利益的调整与均衡。从理性的高度来看,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发生条件的角度看,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意识的产生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2.道德的内涵

道德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另一方面是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

 3.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道德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们的行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学习伦理学不仅仅在于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我们诉诸理智、情感,更要诉诸行动,自觉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4.道德的特点

 5.道德的分类

(二)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

1.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诠释:

1)爱国守法。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是人民群众最高利益的象征和代表。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和第一义务,责无旁贷。守法,法是国家纪律的集中表现,人人必须遵守,奉公守法。

2)明礼诚信。礼是人们文明表现的一种行为规范。明者,懂也,明白也,实践也。诚信,诚者,实也,真也;信者,实也。诚信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的道德准则,不诚不信,将无法群处。

3)团结友善。团结友善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准绳。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彼此必然发生各种关系,而处理彼此关系必须从好心出发,团结友善。

4)勤俭自强。勤与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及优良传统,勤与俭相辅相成,终成大业。

5)敬业奉献。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三百六十行,即状元就是敬业中的优秀者。个人的社会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个人要存在必须要奉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奉献是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二、职业与职业素质

(一)职业

(二)职业资格制度

(三)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四)职业素质的养成

(一)职业

1.职业的内涵

2.职业的特性

3.职业的产生和历史演化

4.当代职业的多样性

5.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职业的内涵

职业,即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也影响着他选择工作的标准。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职能×行业。

我国目前社会职业定为:1838种,分为8大类、66中类、413小类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2.专业技术人员

3.办事员和有关人员

4.商业、服务业人员

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7.军人

8.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按产业分:第一、第二、第三、其他产业等四类

职业的内涵分为五点:

1)参与社会分工

参与社会分工,指的就是人参与各种劳动的具体责任划分,具有独立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没有社会分工的话,劳动时间将大大增加,生产效率也会随之降低,这个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你很容易发现,一家强大的企业并非要靠领导者事必躬亲,而是将不同的工作交给相应的部门来解决,以达到更快的办事效率。

2)需要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你在岗位上有所作为,这也是你走向职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让你面对工作表现得游刃有余,你越拥有高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就越能在成功的路上比人先行一步。所以当我们强调工作外因的时候,首先要注重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因,这样才能保证你获得一个称心如意的职业。

3)运用技能创造财富

财富通常包括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它们的创造方式又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为直接创造和间接创造,譬如房地产商开发土地、纺织工人织布,这些创造的都是物质财富,而哲学家提出某种思想、经济学家提出某种理论,这便是精神财富:直接与间接又体现在,生产产品的人属于直接创造,而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大多是间接创造,财富的创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便需要你能扩宽思路,打开自己的眼界,不拘泥于单调的职业模式之中。

4)获得合理的报酬

合理的报酬并非是你通过劳动后每月获得的薪水,而是你在法律规定下,理应拿到的薪资报酬。通常你所创造出的财富,一部分会上缴到国库,一部分要交给企业,剩下的才是你应得的薪水,这样才能被称之为合理:在职场之中,永远都会存在着诱惑,如何能够保持一颗正直的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合理的报酬是十分重要的。

5)满足自己的需求

职业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其中包括对于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两方面的满足。通常来说,物质生活的需求方式要通过资金去购买生活的必需品,而精神上的需求则是来自于同伴或是自身的认同感、喜悦感、自我满足感等。这些需求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安心工作,也影响着他选择工作的标准。

 2.职业的特性

 3.职业的产生和历史演化

1)职业产生的原因: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原始社会前期,人类劳动最早按性别分工,不存在职业。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社会分工,产生了专门的职业。

社会有分工,职业便产生。

2)职业的历史演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也越来越多。奴隶社会有增加,封建社会得发展,资本社会呈繁荣,现代社会快交替,当代社会多种类。

 4.当代职业的多样性

1)职业种类的多样性:从事的职业依次有科技人员、教师、医生、私营企业主、公务员、军人、新闻工作者、服务员、农民、工人、网络相关业等。

2)职业选择方式的多样性:大学生职业选择呈现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职业选择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自我发展的因素,又要考虑经济实惠因素,还有职业的地位,声望、稳定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其二,职业选择的途径很多。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中,网络占50%,学校公告21%,报纸、杂志、电视14%,熟人介绍9%,单位公告6%。依赖这种间接渠道获取职业信息,往往存在信息不容易鉴别,信息失真等问题。这两个方面与现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竞争性密切联系。

3)地域多样性:从全国范围看,大学生首选北京、上海、广东和一些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发区;其次考虑沈阳、重庆等大中城市,对于中小城市和本人家庭所在地有较好职业的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考虑,而对于县城、边远落后地区则几乎无人问津,从总体上显示出了由大到小、由中心到四周、由沿海到内陆的层次性。

4)职业目标的多样性:过去,一个人学成之后,往往是由组织分配工作岗位,自主的选择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创造的机会。从别人要你成为什么,到自己想成为什么,这里面蕴涵着生活选择和职业目标的多样性,也显示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变化。

 5.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职业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和推动职业演变的根本原因;

科技的发明应用,是现代社会职业迅速演变的重要原因;

制度的变革,促进了职业的演变;

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产生和发展了一批新职业。

2)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职业的专业化:职业分工细、专,社会对职业专业水平要求高。

职业的智能化:体力劳动脑力化。

职业的综合化:职业间重叠、交叉,要求复合型人才。

(二)职业资格制度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增强职业意识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念

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按照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我国自1993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初步建立起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劳动保障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按规定办理和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持有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持有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同时还是贯彻《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的重要表现。

2)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入场券”

准入类职业资格是要对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工种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未经过职业培训或培训,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在国家规定就业准入工种职业范围内就业,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不得介绍和招用。对违反规定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简单的说,没有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人员,一是用人单位不得招用,二是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

职业资格证书是择业的“通行证”

资格证书是证明你从事某一行业的一个水平,找工作增加就业砝码,增强竞争力。

职业资格证书是转业的“桥梁”

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

3)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介绍

经贸类专业:报关员、跟单员、外销员、货代员、物流师等。

管理类专业:导游员、高级营销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

财经类专业:初级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等。

计算机类专业:电子商务员、初级程序员、信息管理师等。

外语类专业:翻译(笔译、口译)、秘书等。

热门职业资格证书介绍

电子商务师物流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营销师(推销员)秘书企业培训师跟单员报关员

 2.增强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以前叫做主人翁精神。

具体表现为: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职业意识由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构成。就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任职角色的看法;择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职业意识是约定俗成、师承父传的。职业意识是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章制度、企业条文来体现的。职业意识有社会共性的,也有行业或企业相通的。它是每一个人从事你所工作的岗位的最基本,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

(三)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1.素质的含义

所谓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素质,对一个人来说,需要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如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业务专长、技能素质等。在一个单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为了完成共同的事业,不仅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更要发挥集体的综合素质,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

 2.职业素质的含义及特点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点。

1)职业性

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

李素丽的职业素质始终是和她作为一名优秀的售票员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我能把10米车厢、三尺票台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实实在在去为社会做贡献,就能在服务中融入真情,为社会增添一份美好。即便有时自己有点烦心事,只要一上车,一见到乘客,就不烦了

2)稳定性

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时间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

比如,一位教师,经过三年五载的教学生涯,就逐渐形成了怎样备课、怎样讲课、怎样热爱自己的学生、怎样为人师表等一系列教师职业素质,于是,便保持相对的稳定。

当然,随着他继续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影响,这种素质还可继续提高。

3)内在性

职业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我们常说,把这件事交给X师傅去做,有把握,请放心。人们之所以放心他,就是因为他的内在素质好。

4)整体性

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和他整个素质有关的。我们说某某同志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一个从业人员,虽然思想道德素质好,但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差,就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相反,一个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比较差,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所以,职业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性。

5)发展性

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素质具有发展性。

 3.职业素质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4.职业素质的构成

1)身体素质:指体质和健康(主要指生理)方面的素质。

2)心理素质:指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很多知名企业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信任关系。

3)政治素质: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

4)思想素质:指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思想素质受客观环境等因素影响,例如家庭、社会、环境等。

5)道德素质: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

6)科技文化素质:指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素质。

7)审美素质:指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的素质。

8)专业素质:指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9)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社交适应是后天培养的个人能力,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反应个人能力。

10)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主要是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学习和创新是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四)职业素质的养成

三、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一)职业道德概述

(二)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三)中国传统的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概述

1.职业道德概念

2.职业道德的内容

3.职业道德的特征

4.职业道德的作用

 1.职业道德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做官要有官德

行医要有医德

经商要有商德

从艺要有艺德

——都是职业道德

 2.职业道德的内容

1)文明礼貌

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长期修养的结果;

是从业人员基本素质;

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

文明礼貌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

仪表——端庄

举止——得体

语言——规范

表情——待人热情

2)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的含义: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工作;

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爱岗敬业的具体内容:

树立职业理想

强化职业责任

提高职业技能

案例1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一位邮递员,他名叫次仁桑珠。他所服务的地区是藏民牧区,面积广大,居民结构十分松散。他每天要在高原牧场上骑自行车行走上百里路为牧民投递邮件,工作环境和条件十分艰苦,行走的路线也非常远。但他毫无怨言,只要信件拿在他手里,他就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信件准确地送到牧民手中。更可贵的是,他不仅为牧民送信,而且还为那些不识字的牧民读信、写信、传递亲情。从次仁桑珠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敬业精神的伟大和宝贵,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够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并发挥出个人的长处。

3)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忠诚所属企业——诚实劳动、关心企业发展、遵守合同和契约。

维护企业信誉——树立产品质量意识;重视服务质量,树立服务意识。

保守企业秘密

案例2 

一位顾客走进一家办公用品店,自称是某大型公司的采购员。给我的发票价格多开一些,我可以按照比例给你提成。他对店主说。但是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们公司办公用品需求非常大,只要你按照我的要求做,我就把你这里当做定点采购点,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有钱不赚,我看你是傻了。店主仍然不为所动,并请顾客离开。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办公用品店,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4)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

办事公道的涵义:就是指我们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不论以谁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

坚持真理公私分明

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案例3 

宋朝的包拯,后世被人们称为包青天,就是因为其为人,天姿峭直,从不会装出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取悦于人。他嫉恶如仇,执法不避亲党,所有故旧、亲朋的请托,都被他一概拒绝。办事公道使包拯即使死后,他的形象在戏剧舞台也上大放光彩,历久不衰,其中虽也有不少夸张的成份,但他一生的功绩和建树是不可磨灭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赠曾志》

5)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劳节俭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

勤劳节俭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常战常胜的秘诀

——勤劳促进效率的提高,节俭降低生产的成本。

勤劳节俭是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

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生产资料的节约。

6)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遵守企业纪律和规范。

案例4 

老刘是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最近为一个员工的事情跟老总闹别扭,事情是:销售部有三个员工在小李的带动下私分了部分货款。事情暴露后,老刘向老总递交了辞退小李等四人的报告,但老总只批了辞退三名员工保留小李。老刘明白小李是老总的亲戚,老总是念亲情而不他。但私分货款的带头人是小李,带头的不用,这事传出去了会有什么后果......老刘为此事多次做老总的工作,但老总坚持不变。

7)团结互助

团结互助的涵义:

指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

平等尊重顾全大局

互相学习加强协作

案例5 

世界上的植物当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它的高度大约为90米,相当于30层楼那么高。一般来讲,越是高大的植物,它的根应用扎的越深。但是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表而已。通常根扎的不深的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把它连根拔起,更何况红杉这么雄伟的植物呢?可是红杉却生长的很好,这时为什么?原来,红杉不是独立长在一处,而是一片一片地生长,长成红杉林。

人类每个个体的力量也都是有限的,不管伟人还是平常百姓。人要想用有限的能力,创造惊世伟业,必须善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

8)开拓创新

创新的涵义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展和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

创新活动的核心

如何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

开拓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案例6 

一孔值万金

美国一家制糖公司,每次向南美洲运方糖时都因方糖受潮而遭受巨大的损失。结果有人考虑,既然方糖如此用蜡密封还会受潮,不如用小针戳一个小孔使之通风,经实验,果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申请了专利。据媒体报道,该专利的转让费高达100万美元。

日本一位K先生,听说戳小孔也算发明,于是也用针东戳西戳埋头研究,希望也能戳出个发明来。结果,他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可以使打火机灌一次油由原来的使用10天变成50天。发明终于被他出来了。

 3.职业道德的特征

 4.职业道德的作用

1)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

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调节最终能够促进职业活动更有效的进行。

2)提升本人的职业形象,乃至所服务机构及行业的形象。

一个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相反,若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以提升本人的职业形象,乃至所服务机构及行业的形象。

3)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不同职业的道德要求,在提高各自职业领域的形象和效果的同时,必然共同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践行职业道德,也会影响同行和他人,起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4)职业道德具有引导职业活动的方向,促进职业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凝聚人心、协调统一的整合作用和激发从业人员产生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

(二)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1.原始社会职业道德

2.奴隶社会职业道德

3.封建社会职业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职业道德

 1.原始社会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并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集团时产生的。人们的职业生活实践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

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职业分工,职业道德开始萌芽。

 2.奴隶社会职业道德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又出现了商业、政治、军事、教育、医疗等职业。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这些特定的职业不但要求人们具备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人们具备特定的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各种职业集团,为了维护职业利益和信誉,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在职业实践中,根据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逐渐形成了职业道德规范。在古代文献中,早有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记载。例如,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计》中,就有“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记载。智、信、仁、勇、严这五德被中国古代兵家称为将之德。

 3.封建社会职业道德

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不仅限制了职业之间的交往,而且阻碍了职业道德的发展。只是在某些工业、商业的行会条规以及从事医疗、教育、政治、军事等业的著名人物的言行和著作中包含有职业道德的内容。在这一社会的行业中,也出现过具有高超技艺和高尚品德的人物,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和品质受到广大群众的称颂,并世代相袭,逐渐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

 4.资本主义社会职业道德

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但先前已有的将德、官德、医德、师德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而且出现了许多以往社会中所没有的道德,如企业道德、商业道德、律师道德、科学道德、编辑道德、作家道德、画家道德、体育道德,等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使职业道德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到很大的局限。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某些职业道德的虚伪性,需要时提倡它,不需要时就践踏它,并往往做表面文章,自我吹嘘。

(三)中国传统的职业道德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3119792001.jpg

文化巨人——孔子的师德故事

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

1.师德

我国传统师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师品质上,要求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师德修养上,强调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对待学生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不耻下问;在教师观上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理想人格;在师德规范上,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通过立人达人,去启发每个人的内在自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师德养成上,重视慎独、内省、自律。

佳联妙对——隐藏在对联里的医德故事

立论活人,当年无愧谥医圣;善书妙说,今日有情颂良方。

——这是湖北武当山医圣祠中的一副对联。此联赞颂东汉的张仲景既是一位造福一方百姓的湖南长沙太守,又是悬壶济世、万民称赞的神医。

只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这是湖南湘乡一位名医的一副门联。该联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其高尚的医德医风,耐人品味。

一钱罄矣还栽菊;四壁萧然不卖琴。

——相传明代安徽休宁县吴士彪,医名振乡里,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虽生活清苦,但情怀高雅,曾自撰此联,表现一生行医志向,可见其医德高尚。

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

——这是清代名医范文甫题于其医馆的一副门联。此联别具一格,以联明志,慷慨大方,济贫扶困不吝钱财,尽力尽职为病人服务,其高尚医德难能可贵。

2.医德

一般说来,我国古代的伦理学传统的特点是:道德与政治紧密结合,为宗法等级制度服务;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注重医德和医术的统一、医德规范与医德实践相结合;强调主体的道德修养;强调天人合一,人际关系和谐,讲究中庸之道;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古代医德起着支配作用。

具体来说,我国古代医德有以下主要内容:

1)尊重和珍视生命的“贵人”思想

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内经·素问》中也提到医生应避免五种过错、四种过失,告诫医生要从病理、心理等方面分析病因,这样才能为病人解除疾病。唐代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更说明了重视生命的珍贵和医德的重要性。

2)“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

“医乃仁术”意为医学是施行仁道主义的术业,它是儒家的仁义与医学本质的完美结合。我国儒家文化一直强调要“先知儒理”“方知医理”。“儒医”代表了一般伦理学与医学密切结合的结果,仁既是一般伦理学的核心,也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孟子·梁惠王上》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

不贪为宝——古代政德故事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他兴高采烈地拿来献给大夫子罕。哪知竟遭到子罕的拒绝。这使他百思不得其解:“这块玉我先交给工匠检验过,确定是一块举世瞩目的美玉,才拿来送您的。”子罕说:“您把美玉当做宝贝,是很正常的事,把宝贝赠人,也可见您的诚心诚意,但您是否知道,我也有视作宝贝的东西呢?”那人连忙开诚布公地问:“那是什么?”“便是不贪为宝,我以不贪图、接受他人之物为宝,倘若您硬是让我接受这块美玉,不就等于要我为了您的宝贝而丢开我自己所珍视的宝贝吗?想必您不会强人所难吧,所以,这块美玉还是烦您带回去,这样,我们还能各自拥有自己视作宝贝的东西。”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五年》

3.政德

政德,最早出自《论语》,曾这样描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意思就是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政德就是指古代官员的从政操守与品德。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传统政德是随着国家而产生,并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代的到来,以儒家为首的众多学说思想家纷纷提出了国家治理的思想,使传统政德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根本上奠定了传统政德的思想文化基础。

“家天下”“家国一体”的思想成为传统政德文化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政德文化发展的始终。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为国就是为家,为家也是为国,家国不分。官员治理国家就是分内的事情,应该的担当和责任。所以,这种“家国一体”的理念常常体现在以后官员中对国家的那种担当精神,如“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民本思想,成为了传统政德的价值追求。荀子更是形象地把民众的力量比喻为民水与君舟之间的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因此,儒家明确提出要依靠民众,就必须要为民众服务,优待民众的思想。

先秦时期修身正己思想被政德文化视为古代从政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为官必须具备两项基本能力才能够胜任官位:一是具有思想修养,二是做官的本领。如孔子在《论语·里仁》提出为政者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儒家思想首先强调做官之人就必须品行端正,“以修身为本”。这在儒家思想家看来,从政者必须加强自身修行,才能达到为官的效应,才能领导其他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孔子认为要实现正己,就要通过不断地“克己”“修己”。

先秦时期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也对为官之人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其中,内圣外王则成为评价从政者能力的标准。显然,为政者,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儒家学者曾子在《大学》中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显然,有着较高的思想境界,并实行亲民、爱民,是从政的基本要求。这些为官的要求成为以后历朝历代执政者追求的目标。

先秦时期的廉政思想为后来的从政者提供了洁身自好的标准。“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由此可见,廉洁对于从政者而言,事关自身的品行和名节。以后的从政者都以廉洁为自己道德品质的体现。

以义为利——古代商德故事

赵柔卖梨:赵柔是北魏人,一次他上街去卖梨,有个人要买赵柔的梨,赵柔要价二十匹绢,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绢来买,赵柔却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还是卖给了原来那个人。

乔致庸专用斗称:山西商人乔致庸在包头开“复”字商号,他经商的原则之一就是薄利多销,他的字号所用的斗秤,比市面上其它的商号所用的斗秤都要略让些给顾客,包头市民都愿意购买“复”字号的东西,生意越做越好。

4.商德

古代商德大体上以人性论、义利论、时空论作为其理论立足点。认为好利欲富是人的本性,自天子王侯到庶民百姓,都是有利欲的,不仅都有利欲,而且还患贫求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货殖列传》)人性的这种好利求富是包括经商在内的一切行为的驱动力。“利之所在,天下趋之。”(《苏洵:《上皇帝书》)“有利则竭蹶而趋,无利则掉臂而往。”(乾隆《宣化府志》卷37

中国古代的商德规范:

1.市不豫贾。就是“公市不豫”(晏子《春秋·问篇》)、买卖公平、“市价不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根本要求。

2.诚实守信。就是童叟无欺,讲求信誉。诚实守信与买卖公平是互相关联的。前者是后者的保证,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买卖公平是诚实守信的核心内容。

3.货真量足。这是市不豫贾、诚实守信在出售商品的质、量上的表现。

4.勤劳经营。大凡正真的商贾,不论是肩挑手提的小商贩,还是拥资百万的富商巨贾,无不勤进货、勤销货,精于工计。

5.节俭生活。“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谈史》)勤为开源,俭为节流。两者必须结合,才能肥家守业。

6.和睦有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在商德上集中表现为“和气生财”的格言,对同行、对上下、对亲戚邻里,都要以和为贵;对顾客挑剔商品与讨价还价不能发怒与漫骂。

7.爱国守法,历代义商能自觉牺牲自己的利益而维护国家利益。

8.不少商人富裕后能敦睦亲邻、疏财济世、还报社会。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弃官下海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货殖列传》)

此外,尚有“精通商术” “力戒赌、嫖、酒”等等商德规范。

四、我国当代职业道德

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因为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始终,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的最根本的准则,也是衡量个人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职业活动获得成功的保证。

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共同富裕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解决经济利益分享的基本原则,以劳动者为社会所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给相应的物质利益。既保证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又鼓励个人勤奋劳动为社会多创造财富。

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稳定发展,体现了调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公平合理。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集体主义植根于经济生活的公平要求,它也是公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形式。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因为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始终,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的最根本的准则,也是衡量个人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职业活动获得成功的保证。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11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经济活动中,国家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利益,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经济利益;同时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严格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

规范——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什么是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爱岗敬业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2)诚实守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3)办事公道

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

4)服务群众

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幸福。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它是贯穿于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

5)奉献社会

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五、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和方法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要求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所谓职业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运用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受教育者的内化,帮助引导受教育者培育一定社会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除了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继承性、阶级性等道德教育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殊性。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3119717002.png

(三)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要求

1.以教育目标为根本依据

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是职业道德教育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预设规格、标准,是教育内容的引领,是确立教育内容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服务于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必须依据教育目标来完善教育内容。

一要依据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是完善教育内容的出发点和归宿,完善教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剔除不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内容、筛选出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内容。

二要依据教育目标来确定各种教育内容的比重。确定各种教育内容在教育总内容中的分量的根本依据是教育目标。

三要依据教育目标来加工教育内容。当前中国职业道德教育既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也因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有着特殊性、具体性的教育目标。各阶段、各行业的具体职业道德教育既要根据共同的教育目标而保留一些根本性、共同性的教育内容,又要根据特殊性、具体性的教育目标而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求为根本目的

当前中国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确立,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针对受教育者的特点,尊重、理解、关心受教育者,反映、体现、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职业道德理论的指导,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受教育者职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要发挥创新精神,从受教育者的存在、职业活动、职业关系、个性等方面出发来全面深刻充分地研究受教育者的职业精神、职业心理、职业思维、职业需求等方面的特点。

三要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认知和职业道德判断、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坚定职业道德信念、磨练职业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在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职业价值、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以为人民服务为统领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主义信仰中的根本信念,是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职业场所是体现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的重要领域,社会主义职业活动使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获得了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当前中国职业道德教育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为人民服务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这是因为:

其一,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根本信念和根本宗旨。

其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

其三,为人民服务是从业者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根本要求。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

把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建构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论体系的必要前提。整体性、目的性、合规律性、主客体的统一性,是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

2.关于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1)坚持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基本方法

①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基本方法(环境育人法、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

②创造性地运用中国共产党的职业道德教育基本方法(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法)

2)继承与弘扬我国古代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优秀成果

自从有了职业分工,就有了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道德教育。中国古代思想家在教育实践中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法、身教示范法、循序渐进法、自我教育法等方法,是符合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规律、职业道德教育规律的,为长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①因材施教法

②身教示范法

③循序渐进法

④自我教育法

3)批判性借鉴西方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合理因素

西方国家在长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其中注重自教自律与他教他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西方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所采取的主要方法。

①自教自律与他教他律相结合的方法

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方法。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4)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新方法

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必须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经济市场化。因此,当前中国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方法。这里所谓的“新”,并不是仅指形式上的“新”,而主要是指内容上的“新”;所谓的“新方法”,也并不是仅指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方法,而主要是指与“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方法,既包括人们不断从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方法,也包括过去一些符合规律的、由于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容而具有新的活力的方法。

心理咨询法②情感教育法③因势利导法④互动教育法

六、行业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二)各个行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三)员工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遵守职业道德,珍惜工作机会

(五)做高素养技能人才

(一)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1.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亦称公司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作风、企业礼俗、员工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企业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在一定环境中,全体职工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表现。

案例7 

在海尔集团刚刚生产出滚筒洗衣机时,潮州有位用户给张瑞敏写了封信,说在广州看到有这种洗衣机但潮州没有,希望张瑞敏能帮助弄一台。海尔集团的文化服务目标是:把用户的烦恼减少到零。于是张瑞敏派广州的一名员工把洗衣机通过出租车送到潮州去。当出租车行驶到离潮州两公里处因手续不全被检查站扣住了。这名员工在路上截车不成功后,毅然背着这台75公斤重的洗衣机走了3小时送到了用户家,这用户还埋怨他来得太晚。这名员工没有吭气,立即给这个用户安装好了洗衣机。后来,这名用户得知事件真相后,非常感动,给《潮州日报》写了一篇稿。稿件刊登出来后,海尔集团由此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

2.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1)企业环境需要由职工来维护和爱护。

2)职工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觉悟,企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3)职工是实现企业价值观、经营之道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主体。

4)企业作风和企业礼仪是职工职业道德的表现。

5)职业道德对职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推动作用。

6)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

3.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1)职业道德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

2)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4.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2)职业道德可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4)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5)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著名品牌。

5.人总是要在一定的职业中工作生活

1)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

2)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的需求

3)职业活动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二)各个行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职业道德是建立在公民基本道德的基础之上,

结合各行业职业特点而产生。

五类行业特点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淡泊名利、廉洁奉公

2)专业技术人员:尊重科学、刻苦钻研、质量第一、精益求精

3)商业、服务业人员:顾客至上、公平交易、优质服务、信誉第一

4)农、林、牧、水利业生产人员:尊重自然、保护水土、科技致富、富而思进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团结协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2520001.png

点亮山间灯火的老师——格桑德吉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毫不犹豫地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劝学,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

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在格桑德吉老师日复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后来的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的考上大学、也有的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孩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2.医生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3284002.png

济世仁医——胡佩兰

郑州铁路中心医院(今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妇产科主任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轮椅。2013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2014年这位退休后社区坐诊20年、开药很少超百元,获评2013年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的大医,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3.公务员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3577003.png

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

张渠伟同志自2014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 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患上严重“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不惧怕失去生命和双眼失明的危险,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创新设计“六个一”社会爱心扶贫,累计认捐认助社会扶贫资金7.2亿元。示范引领形成“铁军扶贫”“巾帼扶贫”“电商扶贫”“社会扶贫”等渠县扶贫特色品牌。

 4.商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4614004.png

 5.财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6200005.png

 6.旅游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6246006.png

 7.法律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6131007.png

 8.信息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6270008.png

 9.秘书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6398009.png

(三)员工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带有纪律规范性

常常用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纪律的规范性,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具有道德色彩,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又带有部分法律特性,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

做人有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职业道德标准能让我们拥有和谐的工作氛围

可以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遵守了职业道德,服务到位了,那么顾客肯定愿意接受你,你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

它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业人员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

为发展本行业、服务。若都能自觉遵守,内部关系就会协调;

再如,对热情服务道德标准的遵守与否。不同标准的人会有不同态度。

 3.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信誉和经济效益

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最为重要。

如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单位的信誉就逐渐丧失,经济效益逐渐下滑,从业人员没有了展示自己的地方,甚至连饭碗也要从新去找了。

 4.职业道德是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保证

1)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如果从业人员都讲职业道德,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倘若每个工厂都任意倾倒废弃物,受到迫害的不仅是自然环境,更是每一个人的健康问题;倘若贩卖酒类的商人,大肆贩卖添加甲醇的假酒,将使消费者的生命财产权受到威胁;倘若司机没有职业道德,超速、闯红灯、甚至强行穿越平交道,那么死神就可能在刹那之间夺走许多人的生命。倘若每个人都拥有职业道德,世界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2)从企业与职业的关系来说职业道德对个人的影响:

个人利益的获取首先是建立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上的。

“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四)遵守职业道德,珍惜工作机会

1.不要忽视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价值。

2.尊重和做好本职工作,是对自己的尊重。

3.岗位就是机会,做到最好等于把握机会。

 1.不要忽视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价值

我的岗位很普通遵不遵守职业道德无关紧要?每位员工都是单位的一个窗口,“细节决定成败”。

不要以为自己不重要,每一个从业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这个单位整体水平的体现。我们岗位上的工作也是很有价值的,有可能决定这个单位的命运。

 2.尊重和做好本职工作,是对自己的尊重

“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的权利,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项使命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工作态度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轻视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渐平庸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是损失一些金钱或时间,但是对你的人生将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3.岗位就是机会,做到最好等于把握机会

每一个岗位都可以使自己得到锻炼,增长本领;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个舞台,可以展示或者开发出自己的能量。

做一个称职的员工,首先要遵守道德。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态度、技能、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本岗位上有所作为,在事业上有所收获,就要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机会。

心态养成行为,行为练就习惯,

习惯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五)做高素养技能人才

 1.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6456010.png

 2.专业才能优秀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太阳的能量比一束激光不知大多少倍,却不能穿透一张薄薄的纸,而激光却可以穿透一块钢板。

“因为专业,所以优秀,因为优秀,所以成功。”要想非常专业就得告别职业“万金油”。

惠普公司前CEO奥菲莉娜说:

“人生是一个不断剔除枝叶、走向竹竿的过程。”

“我专故我在”应该是现在职场生存的基本法则。

 3.让自己不可替代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6149011.png

1)登高望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防止“半瓶醋”不妨问自己

我是否走在一条正确的职业道路上?我的职业方向清晰吗?

我是否像艺术家一样,仔细地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为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我坚持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吗?

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都尽心尽力、做到了极致?

在我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是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搞清楚:我想干什么?我会干什么?社会和企业需要我干什么?

2)忍辱负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需要我们付出非常的努力,甚至要承受非凡的痛苦,但成功往往就是在你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之后,才会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最初的梦想。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7214012.png

七、中外职业道德教育

(一)国外职业道德教育

(二)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三)借鉴国外经验,提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一)国外职业道德教育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例如,美国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着民主与公民教育,欧洲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宗教难解难分,日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带有浓重的团队精神,其中,有许多合理成分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

 1.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明确教育目标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国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大多以“价值观”培养为核心,强调个性的发展、自尊、权利与平等,倡导价值观的多元化。西方国家一般把职业道德理解为信仰、价值观和原则,它们指导个人在其工作环境中的任何实践,理解他们的工作权力、职责,并采取相应行动的方式。诚如《商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英文版前言所说:“任何职业要取得成功,其成员必须理解和适当地履行他们相应的职责,诸如为公众和客户服务,以及保持职业信誉等等。了解自身的角色和道德责任及专业技能相当重要,对此不允许有遗漏。”并由此建议:坚持价值多元主义,培养专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敏感性和决策能力。

所以说,西方国家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一方面,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认识和解决他们自身内在的,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道德冲突的框架,用这种方式提升个人的工作满意度,促使个人持续、富有成效地就业;另一方面,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养成自觉遵守工作道德品质的机会。它明确指出了职业道德所要协调的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解决这类冲突问题的思维框架和思维方式,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提高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质量,它突出了个人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自由、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西方国家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多样,并不断对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改进。目前,美、英、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形态是:开设专业伦理必修课或核心课程,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道德讨论为主,同时辅以校内讲座和校外专门实习。如美国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同时采用讨论、阅读、录像、表演、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学生与教师共同就某些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提供答案,而是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推理能力。通过讨论,可使学生认识到未来职业的道德规范,提前接触到在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最终找出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职业道德的范畴内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国外院校普遍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一整套职业道德价值观体系。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途径进行。现行课程的目标主要集中于道德推理技能和调节能力的养成,而非具体指示的灌输,隐性课程则是使学生能够更正确地评价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并负起更多的个人责任。

 3.注重发挥企业的优势与作用

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对新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德国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占岗前培训内容的三分之二;日本非常重视员工职业道德的岗前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职业认知培训,更重要的是情景和与技能相结合的职业道德素养实践训练。

例如,让准员工在一些工艺和技术极为简单的器械上重复性地完成无数次的机械而又枯燥的动作,以训练员工的耐心、耐力和认真态度,并对此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实践证明,发挥企业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有助于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做统一”,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https://jxjycwsc.dongao.cn/jiangyiImg/20220217164437418013.png

(三)借鉴国外经验,提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加强学生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又要根据不同行业、职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培养,使之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意识。

1.更新教育理念,突出适应性和开放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是确保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的改革与确立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在综合考虑国内外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后,我国高职院校应该树立起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开放的教育理念。即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价值观的培养、一种能力的培养和一种品质的培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能力和职业道德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从业品质。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将所学的职业道德知识迁移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并随职业实践而有所领悟,进而满足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最终服务对象和“产品”的使用者是企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将决定着职业教育的“产品”设计。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企业和整个社会,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将来就业中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对改革和竞争的适应能力这一根本问题,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2.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突出全程性和全面性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既要适应道德教育的要求,还要考虑到职业性的特点。因此,除了在学生实习前的第五学期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外,还应注意从学生入校开始,配合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深入,分层次、分阶段开设各类人文素质类课程,保证职业道德教育全程贯穿学生的在校生活,并形成一个逐步改善的循环体系,对全体高职学生发挥作用。

全面性即指在显性课程外还要注意隐性课程的开发和挖掘,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方面,要重视显性课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类课程,形成职业道德课堂教学的系统灌输与各科教学特别是人文学科的主动配合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类课程细化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等四部分,以职业道德为重点,把这四部分有机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实现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和挖掘,包括各类社团活动的有效强化、师德建设、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的无形影响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加速其社会化进程,为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还要注意将学校隐性职业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互补和融合,构成强有力的职业道德屏障,共同推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

3.改革教学模式,突出有效性和实践性

改革过去职业道德教育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开发、推行多种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道德不仅是一种规范性知识,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只有当撞击到具体的实践问题时,道德才能真正彰显其意义。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境创设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引导学生在工作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开展职业道德实践,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更好地了解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尝试进行道德选择,在实践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职业道德品质。还可以邀请社会各行业的先进模范人物或优秀毕业生等给学生作生动的报告或讲座,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感染和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将职业道德牢固地变成自觉的行为。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形式促使学校教育与企业规范双向互动,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的环节,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结合本专业和行业需要,融入实习角色,独立承担工作,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经受磨炼,接受考验,在工作实践中强化职业道德养成。还可以引入企业文化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理解,并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4.改革考核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容,在评价德育的效果中不仅关注理论知识层面的内容,更实质的是要体现在“情、意、行”上。要改革以卷面考核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统一的形式,将学习过程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努力改进教学的质量和提高效益。尤其是要将整个职业道德教学目标与顶岗实习及日常的学习、劳动态度、责任心、合作互助精神等都作为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融入评价总目标,使其具体化、系列化、阶段化,然后,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评判和追踪改进活动。